熱門搜索:
古代建築有哪些
古代建築史
古建築紀錄
古代建築與風水
古代建築名稱
古建園林
首頁
古代建築資料
古代建築的特點
古建築材料
古建築圖片
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古代建築史
賈誼故居寫錯漢文帝名字 “劉恆”變“劉桓”
長沙賈誼故居,一塊牌匾中漢文帝的名字“劉恆”雕刻成了“劉桓” 初游賈誼故居時,意外發現寫滿名人評語的牆上,其中漢文帝的名字是錯別字,應該是劉恆,而不是劉桓。  ...
十三陵發現200米明代邊牆 有助於研究陵寢制度
歷史上,明十三陵外圍曾有一圈邊牆圍繞,以保護皇陵不受侵犯。日前,昌平文物部門進行文物踏查時,在地處深山的延壽鎮發現了3段、總計200米長的邊牆遺址。 新發現的邊牆位於延壽鎮分水嶺村...
字母詞已成漢語表達一部分 並非壓垮漢語的稻草
壓垮漢語表達的稻草不是字母詞 當NBA、CPI、GDP、ATM等239個英文縮略詞、“字母詞”被收入今年7月出版的商務印書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後,包括&...
“非遺游”的是與非
隨著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名氣大漲,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順勢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破解了遺產傳人生存困難以至於放棄傳承問題,取得了旅游開發與保護雙贏的效果,同時景區傳承是否會讓非物質文化...
文化名城建設不能忽略非物質文化的創新
日前,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一行到東莞市檢查、指導文物保護工作。檢查中,勵小捷充分肯定了東莞在文化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及在文物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廣大市民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事實上東莞早就啟動了文化名城建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走向依法保護新階段
流傳在新疆的蒙古族舞蹈《少女薩吾爾登》 《非遺法》出台,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數字化保護時代
文化與科技融合正在成為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新趨勢。 今年5月17日,由科技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等12個單位組成的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聯席會議通過了《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
讓村落文化更純正
文化遺產是人類創造的寶貴財富,2000年底安徽省申報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填補了國內本類型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 曾於200...
津城“非遺”申報冷熱不均
隨著名滿海內外的天津“三絕”——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的制作技藝共同“申遺”,日前,天津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已經...
瘦西湖“申遺”求解
“揚州市政府給我們一塊地,緊靠瘦西湖,讓我們設計,我們中標了。”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錢強教授告訴記者,“專家的意見我們采納了,後退80米,在劇場與瘦西湖之間建水面,建...
非遺保護切忌急功近利 否則就是破壞
烏丙安:遼寧大學教授、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