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鳳安閩南古民居風矩堂
日期:2016/12/14 18:36:20   編輯:古代建築史風矩堂外貌
在南靖縣豐田鎮鳳安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風矩堂,由開基始祖戴英敏於公元1700年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風”是風氣、習俗,“矩”取遵規守紀之意,旨在告誡子孫後代要規規矩矩做人。
風矩堂占地3.5畝,坐北向南,依山面水,結構嚴密,有防風、防水、防火、防盜、防匪等功能。風矩堂圍牆外埕下有一口呈半月形的放生池,由引水渠的清泉水流入池中。風矩堂分上下兩廳,中間天井,東西南北設有四個大門,大門板由“重陽木”做成。前堂供著觀世音菩薩、迦南菩薩等神像,還有一只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玉香爐。
上廳兩邊共有36間廂房,雨天不戴斗笠可直通。厝梁上,有名工巧匠雕刻的“八龍戲珠”“雙鳳牡丹”“蝴蝶戀花”“畫眉報喜”等圖案;下廳大梁上雕有“麒麟獻瑞”“雄獅展威”“孫悟空摘仙桃”“喜鵲登技”“百花爭艷”等圖案,皆為純黃金粉塗抹。
整座風矩堂皆用純木做成,冬暖夏涼。
風矩堂埕內平躺著一塊長1.3米、高0.3米的石頭,這就是“五音石”。用小鐵錘敲擊五處,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種音符,聞其聲音,悠揚動聽,別有一番情趣,引來許多好奇人前來觀光、敲聽。
風矩堂所在地天鑒,山清水秀,物阜民豐,流傳至今的一首歌謠可以佐證:“天鑒大厝,磚廳石埕,有天鑒富,沒天鑒厝,有天鑒厝,無天鑒富。”
這座古樸的古建築留下許多民間藝人的傑作,其建築風格和文物價值,讓人從中品味到神奇的文化魅力。300多年來,在當地村民和社會人士的支持捐資下,風矩堂歷經幾度修繕,至今依然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