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江頭未晚時,好風無限滿輕衣。寒蟬噪月成番起,野鴨掠沙作對飛。揭揭酒旗當岸立,翩翩魚艇隔灣歸。此間好像皆新得,須信詩情不可違。”
感性的認識安仁古鎮還是源於古代詩人的激情喝彩,這一首《安仁道中早行》無比空靈清新的情意,揭示了古鎮秀美清麗的自然風光。
距離成都41公裡的安仁古鎮位於美麗的斜江河畔,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時期,尤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特殊的建築風貌,號稱“川西建築文化精品”。
悠閒地行走在安仁老街上,林立的公館建築和古老房子上的精細木雕,一切都無聲地訴說著鼎盛時代的宏大。兩岸街房青磚青瓦,磚木結構,木板鋪面,呈現了昔日莊園老街建築中式特點。街口有百畝校園的安仁中學更是留下了半個世紀老校園的倩影,校內綠樹成蔭,校捨鱗次栉比。正街場口的抗日將領劉湘故居,高樓大屋,青磚粉牆長廊,大廳內窗明幾淨,堂內富麗堂皇。
而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劉氏莊園,則是這個古鎮原始的代表,不僅因為這裡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地主莊園,更可以在這裡感受躲在後面的安仁歷史,都在這裡源源不斷的沉澱,哪怕是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在這裡依稀可以領略那一份公館生活狀態,實實在在,遠比那些文學作品中加工的奢華。
進入現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的老公館,曲徑通幽處,錯綜復雜,占地總面積達到7萬余平方米,房屋也達到了545間,真實地折射出當年劉氏家族在這裡的步步擴張,直至整個莊園的成型。保存完好的莊園建築群及遺存的大量文獻資料,上千件文物和近萬件展品,構成了有機的整體,是近代四川地主莊園建築形式和風貌的典型,顯示了在軍閥混戰中暴發起家的近代地主莊園的特色,是認識和研究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文化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這裡田連仟陌,溝渠縱橫,農捨點點,林盤棋布,莊園在綠樹翠竹掩映中,高牆矗立,雕梁畫棟。
特別是珍品館中展示的不少稀世珍寶讓人感受到劉氏家族的繁盛,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等八人坐過的椅子,讓人仿佛看到了當時大家在一起議事時的激烈,而外國進獻的酒杯,雖薄如蟬翼,但如果杯中有水,完全可以看到一個美女在搔首弄姿,讓人叫絕。那組展現當年收租現場的大型泥塑《收租院》,更是名揚世界的藝術傑作,通過舊中國農民向地主交付地租的一系列典型而真實場景的展示,揭示了以土地出租為主要特征的封建階級關系。雕塑家把源於西方的科學寫實技術與中國傳統雕塑技藝融合一起,在118米長的展台上,塑造了114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這裡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之一,也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是啟迪和教育年輕一代的重要基地,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而占地龐大的建川博物館更是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聚落內將建設抗戰、民俗、紅色年代藝術品三大系列20余個分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的民間博物館,不少展品都在國內首屈一指。博物館與老街、老公館群街坊構成了安仁古鎮旅游區、劉文彩和劉文輝公館田園風光區形成了古鎮的三大旅游版塊,就連空氣中都留下了古老的氣息。
在安仁用餐不得不品嘗富有特色的文彩排骨、文清鴨惡戰璞、石磨豆花、泡菜等,店家會繪聲繪色的給你描繪當年大地主劉文彩和其姨太是如何如何地喜歡這些菜肴,以至於現在大家能夠吃上這些當年富豪家庭才能享用的美味,也不枉體驗一番富有的滋味。
在古鎮,除了讓人心醉的寧靜,你可以找一家小橋流水人家的茶園,細細品味觸目所及每座公館、每座建築背後的精彩和隱藏著歷史的秘密。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如今絢麗的時代色彩讓這裡經濟更加繁榮,古鎮在充盈著懷舊魅力中又伴隨著時尚,或許,有太多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