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文化名城建設不能忽略非物質文化的創新

文化名城建設不能忽略非物質文化的創新

日期:2016/12/14 9:43:3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日前,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一行到東莞市檢查、指導文物保護工作。檢查中,勵小捷充分肯定了東莞在文化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及在文物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廣大市民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事實上東莞早就啟動了文化名城建設計劃。

    東莞要實現高水平崛起,文化是根本,而城市卻是這個崛起的載體。回顧東莞的歷史文明鼎盛時期,從南宋到明清,我們一路可以數出陳琏、李用、張穆、趙必象、居巢、居廉、袁崇煥等閃光的名字,近現代史上,有陳伯陶、王寵惠、容庚等名流,可謂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直到當今,東莞一躍成為世界制造之都,創造了現代文明。

    當然,要將東莞打造成文化名城,自然免不了從歷史的深處尋找值得銘記的東西,從現實的發展中去撷取珍貴的片段,從而構築起從遠古到今天的不間斷歷史畫卷。人們界定文化名城內涵的時候,大多關注城市空間格局、建築遺產、文物、遺跡等文化遺產,以及這一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開發歷史文化名城的物質文化遺產,對物質層面的東西關注並不多。而事實上,文化名城建設不僅在於保護原味的物質文化,也要保護依附於各種物質形態而衍傳至今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非常准確的概括,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空間。按照這個定義,口頭傳說和表現形式以及節慶活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另外,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和儀式、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統統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

    與物質文化遺產不一樣的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僅停留於資料的整理,比如木魚歌,如果沒有人學會,不能傳唱,則保護就難免落空,莫家拳也是如此。繼承和發揚,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最佳途徑。

    城市的發展和文化背景、歷史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割斷歷史的,而是在歷史的余晖下繼承並發揚光大,並因社會的進程,而不斷進行揚棄。從現實來看,東莞的民間美術如七夕貢案;民間音樂如客家山歌、鹹水歌;民間舞蹈如獅舞、龍舞;傳統戲劇粵劇、木偶劇(大朗);曲藝如粵曲、木魚歌(莞城、寮步);傳統手工技藝莞草編織技藝、龍舟制作技藝、麒麟制作技藝、“百歲”制作技藝;雜技與競技類的莫家拳(橋頭);民俗交盤會(石碣、農歷正月廿六日)、東坑賣身節(農歷二月初二)、盆菜、道滘放河蓮花、舞木龍、端午游木龍、康王寶誕;生產商貿習俗如寮步香市;消費習俗如東莞粥品、東莞小食等,都屬於古傳統煥發了新生機類的。列舉的這些多數已進行商業運作,如寮步香市已成全國有名的香市,創造了驚人的財富,這一切自然源於傳統的新生命。

    我們還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價值是由時間所賦予的,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積澱起來的價值,通過這些非物質文化,我們能看到過去的時代,那時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對於了解歷史、了解過去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極有幫助的。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社會風俗習慣、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面貌都能從歷史的迷霧中走出來,日益清晰;事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重大歷史事件與活動的生動記載,通過代代相傳彌補了編史局限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經濟是第一位的。正因為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自然有必要為觀光旅游提供資源,這也是全國各地紛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目標所在。旅游被稱之為“無煙工業”、“無形的貿易”等等,它不僅本身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促進其他經濟的發展,它實際上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經濟事業。因此,首先必須要保護和修整好歷史名城、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還要發揮民族文化藝術傳統的優勢,注意對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介紹和講解。而歷史文化名城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發展旅游經濟的作用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依附於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所具備的基本價值。

    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主要是依附於城市的人類活動的各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者構成了城市歷史文化的綜合體,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歷史特征。它既包含歷史文化名城的空間格局、建築風貌、文物古跡等可觸摸得到的文化財產,也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那些無法一目了然的東西,表現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宗教信仰、民風民俗、手工技藝、節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名城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說歷史文化名城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或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源泉或啟迪。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兩者相互影響,彼此難以分離。只有將兩者放到同等重要的程度加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歷史文化名城才會兩全其美,相得益彰。

    我們還要看到,30多年的改革開放,為東莞積累了物質財富,也創造了嶄新的歷史,而這些更具時代氣息的生活早晚也將在歷史上占據顯要的位置。除此之外,對文化東莞的投入,東莞稱得上不遺余力,在收獲物質文明的碩果時,更應加強對精神領域進行建設,真正讓東莞每天都有新精彩綻放,創造歷史新高度的文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