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讓村落文化更純正

讓村落文化更純正

日期:2016/12/14 9:43:35      編輯:古代建築史
    文化遺產是人類創造的寶貴財富,2000年底安徽省申報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填補了國內本類型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
    曾於2003年,2007年先後兩次到宏村進行社會實踐。這次,協會以“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再次回到安徽,通過“掘文化、送文化、種文化”等一系列活動簡要了解幾年來安徽文化遺產發展的情況,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及民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與態度做一個初步的調查。同時,呼吁民眾關注身邊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使其能夠得到積極的保護和傳承。
    在安徽的活動、調查中我們發現,46.1%人認為當前宏村的保護工作做得不錯,但是還有50.8%的人認為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改進:如環境衛生方面、水質清潔方面、開放程度方面等等。其中還有一點很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那就是避免高度商業化。
    當商業旅游遇上文化保護的時候,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是個問題被各地政府、各路專家、各類民眾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樣,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對於宏村,也有人提出了“避免宏村過高的商業化”的問題。

文化遺產 

宏村

    一個城市,一個村落需要發展必須將它的特色推出去,以吸引更多的人走進來。但是,應該“推”多遠,這需要參考地方的定位——毫無疑問:上海、香港的定位在於時尚,在於購物;北京、西安的定位在於歷史,在於游覽。而宏村的定位應該在於平和,在於生活。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不論是外地游客還是美術實習生,來到宏村的目的便是感受世外桃源般的自然與安逸。他們希望看到喧囂以外真正存在的白牆黑外,他們希望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況味。
    雖然現在當我們漫步宏村的時候,依然能見到樸實的婦女們在溪水中投衣服,依然能見到溫婉的黃梅調伴隨著七旬老人靜靜地度過午後的時光……但是,這一幕幕本該連貫的生活場景越來越頻繁地被一些家庭旅店,被一些商販所打斷。參觀中途時常會有人突然出現,詢問游客需不需喝茶,要不要住店,會時不時地聽到有人高聲的講價。這樣的情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麼許許多多人來到宏村後,或許將會慢慢忽略掉這個村子所能帶給我們不同於雄偉的震撼,取而代之的是去抱怨難分真假的黃山猴魁、去感概非手工的工藝品竟然如此之貴等等這些不應該是記憶重點的因素。

文化遺產 

宏村 

    此外,在調查中有72.7%的人知道宏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僅有13.8%的調查對象知道我國的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即父親節的前一天。而對於護文化遺產這項工作,有64.6%的人認為,主要依靠民眾關注;有32.1%的人認為主要依靠政府主導。
    以上的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宏村是中國的驕傲,並且願意去為保護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做一些事情。但是,數據同時也體現出一種貫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種喊口號的狀態。
    雖然民眾有意出力,但卻不知道往哪裡使勁——很少有人會去深入了解關於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知識及相關信息,時常僅僅只關注的是一個所謂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樣一個頭銜,卻很少有人去關注此頭銜背後更多實際的內容及現實意義。於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引路者,那就應該是當地政府的力量。當地政府在最大程度宣傳地方文化遺產知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放眼全局——只有普及較為廣闊的相關知識,才能喚起更多人的保護意識,才能讓宏村、西遞又好又快的發展下去。

文化遺產 

宏村 

    當然,這一結果對於我們協會來說,亦是一個提醒。本著協會的自身定位及性質,所需做的是:借助大學校園這個平台,借助社會這個舞台,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
    文化影響一個時代的發展,文化遺產引領一個城市的精神。從 2006年的“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到2007年的“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再到2008年的“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又到2009年的“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4年文化遺產日口號的轉變一點點顯示出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從上至下的普及;彰顯了文化遺產只有真正成為民族的,才能成為世界的這一事實。讓所有村落文化,熱愛中國文化遺產的人,都一起攜手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