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鮮活在傳說裡的金會元

鮮活在傳說裡的金會元

日期:2016/12/15 0:32:11      編輯:古代建築史

 乘在開展民間古村落文化普查之機,我走進了武穴市龍坪古鎮,拜谒了金會元故居。這是一幢一進兩重的青磚黛瓦古建築,具有鮮明的吳楚地域特色,正堂裡案牍、天井、戲樓歷歷在目,只是物是人非。這裡牆面斑駁,桌椅陳舊,刻滿歲月的音符。抬頭見一巨匾,是一代廉吏於成龍親筆所書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三楚典型”。

是啊,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讀書人金德嘉勤學苦讀,應秋闱之試,榮登榜首,俗稱會元。步入朝堂後,這個名叫金德嘉的人,任職翰林院編修,其才華橫溢,精修國史,深得康熙帝的賞識。所撰《明史》於民有利,於政有聲,彰顯風范。

我用心找尋,沿著正堂回廊,用手輕輕一推,一扇扇廳門房門廂門發出“吱吱呀呀”響聲,仿佛訴說著一樁樁淒美的傳說,一件件有關這幢房子主人的故事。

現在照管金會元故居的金氏老伯,講述金德嘉的故事如數家珍:傳說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只有一間茅草房。父親是個盲人,靠給人算命維持生計,苦度時光,然而不幸早喪。有年春節,金母沒有錢給兒子購置新衣和置辦魚肉,覺得很對不起這個苦讀的孩子。豈知少年金德嘉竟用一副春聯道出了心聲:“龍坪數千家富過我窮莫過我;鵬程九萬裡時讓人志不讓人!”一位富商見後,贊歎道:“此兒非貧賤之輩,日後必將發達!”於是親自保媒,將自己漂亮的外甥女許配給這位讀書郎。新婚之夜,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新郎官見到一襲紅衣、撐著花傘、足穿木屐、貌美如仙的新嫁娘,脫口而出:“龍坪的木屐,武穴的傘,蘭傑的姐兒不用揀(挑選)!”那時候,龍坪、武穴和蘭傑都是除廣濟縣城梅川外的重要商埠和集鎮,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龍坪和武穴的手工業相當發達,手工所制作的木屐和花紙傘聲名遐迩,而地處太白湖畔的蘭傑,卻是個誕生美女的地方。金會元妻子正是一位蘭傑籍的美女。

我把這句已成武穴民間俗語的話,翻譯成現代詩文:聲名遐迩的龍坪木屐啊,美輪美奂的武穴紙花傘;青春靓麗的蘭傑姑娘呵,還有什麼比這更匹配漂亮?

時光切換到康熙21年(1682年)。這年全國大比。金德嘉苦於無盤纏路費,正恍恍郁悶,憂憂輕唱。妻子深知丈夫的心事,連忙拿出一個包袱,放在金德嘉面前,勸道:“男兒有志在四方,莫愁前途無明光。赴考的銀子為妻已從舅父家借來了。”是夜,一家人圍桌而坐,聲聲囑咐,句句叮咛,令別離人心裡暖洋洋的。夜近三更,不知趣的母雞竟破天荒打鳴了。母親深感不安,認為不吉利。兒媳婦看在眼裡,想在心裡,不慌不忙道:“公雞不啼母雞啼,我郎必中狀元回!”婆婆聽後,轉憂為喜,脫口而出:“我兒會圓(會元)!”意思是說,我媳婦兒真會說話!不料,正是母親這句無心說出來的話,使本來具備狀元之材的金德嘉,僅得了個“會元”的功名。為驗證此言的真偽,我和當年負責編纂《廣濟縣志》的范先生,專程來到故宮,查閱清史康熙卷宗,是年殿試,全國會試第一的金德嘉名列其中。當他站在至高無上的玄烨面前,滔滔不絕縱論天下,得到朱批竟是這麼一句:“斯言鳥音,不明所雲。”拿今天的話說,生活在北方的皇上根本聽不懂南方的廣濟話!換句話說,金德嘉沒有中狀元,重要原因是不會講普通話!

方言誤人啊!我一邊傾聽,一邊歎息。但金德嘉並沒有因為未被選為狀元而消沉,而是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大清一統志》和《明史》的編纂工作,並卓有成效,終成一代碩儒。

民間傳說要比那些故紙堆裡的敘述生動,感人。當年金德嘉任貴州鄉試副考官,有一官員意欲行賄徇私舞弊,被他拒賄、揭穿,並選拔了一位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入朝為官,成就一段佳話。傳說那年金德嘉告老還鄉,船泊龍坪碼頭。有一官船也在此停靠,只見船頭高懸一個大紅燈籠,上書“天子門生”四個大字,並在繁華的龍坪街上欺市擾民,耀武揚威。金德嘉看在眼裡,叫人也在自家乘坐的木船上掛一燈籠,上書“門生天子”四字。那官員一見不得了,知道皇帝的老師在此,夾著尾巴連夜溜走了。

這哪裡是傳說,分明是歷代勞動人民的意願啊!我暗自驚歎民間故事的神奇和有趣,也被金德嘉的才華所折服。其著有《居業齋文集》20卷,《續纂元、明臣言行錄》及別集10卷,行於世,洋洋數百萬言,是不可多得的康熙時代的佳作。於今天而言,他的詩文,為我們了解17世紀的大清王朝,提供了豐厚的佐證。

“你們低了頭看,金德嘉的故居是不是比外面低三尺呢?”金伯興致勃勃地問。我們搖頭不知。老人自豪地說,“當年乾隆帝下江南,特地到他父親的老師家裡走訪。不料皇帝鴻福大,金家的宅基地馱不住,被壓沉了!”

金會元的傳說在武穴市流傳甚廣,被歷代勞動人民津津樂道,特別是他的系列清正廉明故事,充分說明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老百姓的喜愛,這便是其價值所在。

我望著這幢古老滄桑的老屋,猶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任憑歲月的磨砺,不屈不撓。金德嘉仿佛從未離去,仍然鮮活在生動的民間傳說裡。我想,金德嘉少年勵志、發憤圖強和為官廉潔自律的故事,是民族之魂,是人民願望,這便是歷經300余年,人們不敢淡忘他的真實原因。

我終於讀懂於成龍所書“三楚典型”之深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