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樓
日期:2016/12/15 0:18:40   編輯:古代建築史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詩人崔颢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迩。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1]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漢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結為整體。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漢族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結為整體。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漢族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來源:微信號園林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