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美的十大古建(知道六個,就算你及格!)
日期:2016/12/15 0:18: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有這麼一個說法,中華文明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山西,是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省份。中國現存唐以前的建築,大部分在山西,現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築數量,山西占到全國七成以上,精品不勝枚舉,僅僅“十大”難以概括。以下例舉的10處古建築,並不等同於山西古建的前十名。它們均為單體建築,或時代最早,或至高極大,或巧思精工,或附塑像、壁畫、小木作添彩,各有特點,且多為宗教類建築,這也與山西的地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地點: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陽白鄉李家莊
時代: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看點: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南禅寺在唐代名剎林立時期,根本不能引起世人矚目。但經過歲月的淘汰,南禅寺終於從眾多廟宇世界中脫穎而出,成為現存年代最久的唐代殿堂建築。他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都成為研究唐代學者孜孜以求的聖地。南禅寺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其外觀大氣磅礴,秀美中顯露古樸。因規模較小,整體呈方形。整個大殿結構緊湊,層次分明,以台基、屋架、房頂三部分構成。屋脊上裝飾著高貴的鸱吻,整個大殿唐代風韻濃郁,莊重典雅之間,完美體現了唐代建築的顯著特色。除了大佛殿的整體結構和室內佛像的藝術價值之外大佛殿內的細節藝術表現也讓我們完全能夠體會唐代藝術工藝的水平。在托起尊佛像的須彌座下、檐柱下方的石台、木質窗格上的花卉表現,大殿內四壁上精美的磚雕工藝更是令人贊歎的傑作。(張獻梅,史翔.唐代遺存南禅寺大佛殿的整體布局特點和歷史價值[J].蘭台世界, 2014(12).)
(大佛殿正面)
(大佛殿側面)
(大佛殿斗拱)
(大佛殿內彩塑)
地點: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豆村鎮佛光新村
時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看點:中國現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梁思成眼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佛光寺東大殿造形規整完善,制作精細,技法純屬,堪稱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構架由屋深柱網、鋪作層和屋頂梁架三部分疊加而成,七鋪作斗栱縱橫恣肆,威壓四方,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中斗栱挑出層數最多、距離最遠的一個實例,在脊檩下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現存古建築中的孤例。殿內的唐代塑像和唐代壁畫荟萃一堂,極為珍貴。集塑像、壁畫、墨跡、建築於一體的東大殿,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稱為“第一國寶”。(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築[J]. 文物世界, 2012(10).)
(仰觀東大殿)
(東大殿側面)
(東大殿正立面圖)
(東大殿斗拱)
(東大殿斗拱)
(東大殿內彩塑)
地點: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
時代: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
看點:中國僅存的幾座五代木結構建築之一。
萬佛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屋頂為單檐歇山式,殿頂龐大,出檐深遠,屋頂運用了舉折,屋角反翹,使沉重龐大的屋頂顯得輕巧靈動,整體外觀給人以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之感。龐大的七輔作斗拱,總高超過了柱高的三分之二,使殿頂形如傘狀,在歷代寺廟建築中頗為罕見。殿內壇上有彩塑11尊,為五代原作,面相豐潤,軀體柔麗,至為可貴。五代為時短暫,文物建築遺存甚少,五代彩塑尤為奇缺,萬佛殿建築與殿內彩塑為研究中國建築史和雕塑藝術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
(萬佛殿)
(萬佛殿斗拱)
(萬佛殿闌額彩繪)
(萬佛殿內彩塑)
(萬佛殿內彩塑)
地點:山西省朔州市應縣
時代: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
看點: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亦稱應縣木塔,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范。木塔通高67.31 米,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約7400噸。整個建築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高九層,塔剎直插雲霄。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釋迦塔內彩塑皆面相圓潤,軀干修長,服飾華麗,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結構上采用雙層環形套筒空間框架,形成一層比一層小的優美輪廓。全塔在結構上沒用一個鐵釘,全靠構件互相卯榫咬合。全塔共使用了54種不同形式的斗栱,種類之多,國內罕見,被世人稱為“斗栱博物館”。
(佛宮映雪)
(木塔晚照)
(木塔匾額)
(木塔斗拱)
(一層大佛與天花)
地點: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
時代:北宋
看點:《營造法式》的最佳范例。
晉祠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重檐歇山頂,通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大殿“付階周匝”的做法,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最早的實例。殿堂梁架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築中惟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大殿前廊柱上雕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龍,豪放健美。殿內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主像為聖母,鳳冠蟒袍,神態端莊。周圍有眾多女官、侍女環繞,動作姿態各不相同,神態性格刻畫生動自然,是晉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也是中國最珍貴的人物塑像。
魚沼飛梁為一方正方形水池,是我國橋梁建築史上的傑作。建於北宋,東西長19.6米,寬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橋面長19.5米,寬3.8米。其結構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頭卷殺,柱頂架斗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橋面,東西平坦連接聖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欄圍護憑依,整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梁,是我國現存古橋梁中的孤例。
(晉祠聖母殿)
(聖母殿木柱雕龍)
(聖母殿內彩塑仕女)
(魚沼飛梁)
地點: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時代:遼金
看點:大,非常大。&“東方維納斯”
大雄寶殿始建於遼代,保大之亂(公元1122年)毀於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舊址重建。殿身東向,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體建築面積達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現存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者。檐高9.5 米,庑殿項,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規模甚大,高達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遺物,歷經風雨,至今光澤燦然。殿內采用減柱法,減少內柱十二根,擴大了前部空間面積。殿內有五方佛和二十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為清代罕見。頂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塊,大部為清代制作,所繪圓環、龍鳳、花卉、梵文等圖案,極富變化。
薄伽教藏殿,意為佛教的經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九脊頂,外檐柱頭為雙抄重拱,計心造五鋪作,式樣簡練。殿內環列壁藏及天宮樓閣共計38間,分為為二層,上下兩層斗拱計有18 種之多, 其中柱頭鋪作為雙抄雙下昂七鋪作, 是現知遼代斗拱中最復雜的一種,殿後壁當心間懸“天宮樓閣”五間,與左右壁藏上層連接,玲珑之致,該小木作建築,系模仿木構建築按比例縮小制作,實為遼代建築的精品,為目前國內僅見。殿內中央設凹字形磚台,台上有彩塑31尊,其既有豐滿圓潤、端莊安祥的唐世風韻,又不乏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於個性的宋代特色,為遼代作品無疑。一尊脅侍菩薩,合掌露齒,莞爾而笑,光腳立於蓮台之上,在流暢自如的衣飾飄帶陪襯下,盡展婀娜多姿的神韻,我國著名藝術史家、學者鄭振铎稱贊其為“東方維納斯”。(王銀田, 曹彥玲. 大同華嚴寺研究[J]. 文物季刊, 1999(2).)
(華嚴寺大雄寶殿)
(華嚴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內五方佛)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內天宮樓閣)
(薄伽教藏殿合掌露齒菩薩)
地點: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大街
時代:金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
看點:大,又不止於大。彩塑、壁畫、權窗、匾額、琉璃具絕。
殿身面寬七間,進深四間,殿頂為九脊歇山式。殿頂黃綠藍三彩琉璃剪邊,兩只鸱吻高大雄健,立於正脊兩端。總高約21米。大殿減柱與移柱的做法,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大膽創新。彌陀殿內的塑像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店內佛壇上塑有“西方三聖”貼金坐像,壇前兩側為護法金剛,脅侍菩薩四尊穿插侍立期間,造型生動,衣著華麗,清秀慈祥,面部端莊恬靜,氣度超凡脫俗。彌陀殿的彩塑、壁畫、權窗、匾額與琉璃飾堪稱“五絕”,為金代原物。彌陀殿內周圍牆體繪滿高大的壁畫,面積約345. 75平方米,現存327平方米,大都還是金代原作,題材以佛和菩薩“說法”為主。彌陀殿歷經千年滄桑,至今光彩奪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一處難得的金代文化藝術寶庫。(李國華. 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壁畫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學, 2011.)
(彌陀殿正面)
(彌陀殿側面)
(彌陀殿內“西方三聖”彩塑)
(彌陀殿內壁畫)
地點: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東龍泉村
時代:元
看點:中國的“阿布辛拜勒”,元代壁畫之絕。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為永樂宮最為宏偉的主體建築,屋脊上的鸱獸差不多高達3米,粗大的斗拱層疊交錯,四周的雕飾不多,給人以簡潔、明朗的感覺,體現元代典型建築風格,是元代建築的佳作。殿內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03.34平方米,壁畫內容為“朝元圖”。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圍繞主神徐徐展開。整個畫面,人物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衣飾千變萬化,線條流暢;色調優雅瑰麗,和諧自然;場面波瀾壯闊,氣勢雄偉,傑出的壁畫藝術聞名天下。
(三清殿正面)
(三清殿鸱獸)
(三清殿斗拱)
(三清殿內屋頂)
(三清殿內壁畫局部)
地點: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城西街
時代: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
看點:北塔南樓,眼花缭亂。
飛雲樓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北塔南樓”。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三層四出檐,十字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五間,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全樓345組斗拱密集排列,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铎均勻作響,甚是悅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築[J]. 文物世界, 2012(10).)
(飛雲樓)
(飛雲樓)
(飛雲樓內部)
(飛雲樓內部)
(飛雲樓外部斗拱)
(飛雲樓外部)
(飛雲樓斗拱)
地點: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
時代: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看點:不只有《西游記》,還有《趙城金藏》的琉璃塔。
“一塔玲珑駕碧空,滿山翠柏起秋風。”每逢紅日高照,位於洪洞縣城東北霍山南麓的此塔金碧輝煌,仿佛美麗的彩虹,故名“飛虹塔”,也是佛界公認最美麗的“浮圖”。始建於漢代,現存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修,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平面八角形,13級,高47.31米,通體用琉璃瓦裝飾而成,層層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層尤其精致,有飛檐凌空下的斗拱,制作精巧的蓮花椅柱,上刻各種圖案,佛像凝重肅穆,菩薩慈祥可人,和尚憨態可掬,力士威風抖擻,童子天真活潑,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奪目。(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築[J]. 文物世界, 2012(10).)
(飛虹塔)
(塔身局部)
(塔身局部)
(琉璃構件)
(塔內佛像)
(來源:拯救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