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吉林清代烏拉街

吉林清代烏拉街

日期:2016/12/14 18:39: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烏拉街

    走進烏拉街,如同走進一條深邃悠遠歷史的河。

    與我同行的,是清代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第31任總管雲生的後人、年已七旬的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趙勤。隨他走過其先祖生活過的故地,撫摸其祖宅殘留的精美磚雕,在他的指點下回望那已千變萬化的昔日古道,似乎依稀看到了關東先人的身影——趙勤的曾祖父雲生當年多次親自護送東珠、鳇魚進京。站在烏拉街頭,想像著昔日驿道南來北往的車水馬龍,滾滾塵埃湮沒了如煙的往事……這異樣的情愫令我穿越時間空間,踏著時光隧道,走進古老、神秘、美麗、富饒的烏拉街。

    昨天——夢裡依稀憶古城

    談起烏拉,趙勤總是滿含深情。從小烏拉街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父親告訴他:烏拉街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水陸樞紐,構成了同北京城直接聯系的重要軍事和經濟基地。烏拉明朝屬海西女真,同輝發、哈達、葉赫合稱扈倫四部。清初,皇太極下特旨:“烏拉系發祥之勝地。”烏拉地方即稱為“布特哈烏拉”(滿語),“布特哈”是漢語“獵捕,打牲”的意思,“烏拉”是漢語“江”的意思。兩者合到一起為“打牲烏拉”。

    烏拉古城原始城址始建於公元8世紀,是渤海國的軍事重鎮。烏拉弘彌羅城,始建於公元12世紀中葉,為金代海陵王天德年間。城中現存土台,傳稱為百花點將台。烏拉國第七代王布顏將烏拉弘彌羅城加固,改稱內羅城。據載,烏拉部主布占泰勢力強,努爾哈赤曾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妃。布占泰把兄長的女兒給努爾哈赤為妃。後來,努爾哈赤向烏拉部宣戰,1613年滅烏拉國。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築新城。

    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朝統治者設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專門辦理清朝皇室、宮廷特需的東北地區特產物品,如東珠、鲟鳇魚、松子、蜂蜜、人參等,成為與當時江寧(南京)、蘇州、杭州齊名的四大朝貢基地之一,同整個清王朝的興衰命運相始相終達二百多年之久。這時的烏拉街十分興盛,成為中國北方一座著名的城池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趙勤的曾祖父雲生任第三十一任總管,清檔案記載:雲大人督辦並親自尋查,在沿松花江直到黑龍江口上下數千裡水域舟行暮宿采珠如額,完成朝命,並將北疆邊情時時上報朝廷,保持一方安定,獲朝廷八次嘉獎。

 

    有文人墨客曾創作了詩化的“烏拉八景”:松江圍帶、星石流珠、風閣春晴、老城舊跡、古塔殘形、西門午市、南寺晨鐘、魚樓曉景。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烏拉街也日漸蕭條。但即使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烏拉城主要文化景觀和建築猶存。歷經古今風雨、人世悲歡,可以說每個吉林人都能從烏拉街找到獨有的記憶。說到此,趙勤不禁輕吟起烏拉古城四通樓上成多祿題寫的楹聯:“一層誰更上對秋空月色,二昧我猶知赴桂子香中。”

    近鄉情更怯,夢中回古城。來到烏拉街東北隅的後府——當年打牲烏拉地方總管趙雲生的私人府第,走進曾祖的老宅,趙勤無疑頗多感慨。後府是一座氣勢宏偉的華麗宅院,為典型的二進四合院。大門上懸“坐鎮雍容”黑底金字匾額,是奉天將軍伊克唐阿、吉林將軍長順、黑龍江將軍德英共同送的。多年滄桑,後府損毀嚴重,現僅存正房與西廂房。

    站在這極易使人生思古之幽情的天地裡,尤其是與此建築當年主人的後人同在,歷史變遷令人感慨萬端長歎不已。趙勤指點著各處精美雕刻一一向我介紹:當年門外的匾額是北京慶親王送的,陰刻“繩直冰清”,門裡的匾額是清末狀元陸潤庠送的,陰刻“蘭桂友芬”,慈禧太後御筆“龍虎”懸在趙家三世總管畫像之上,如今都已看不到了。正房房脊為“二龍戲珠”滾龍脊,現只有龍爪印清晰可見。僅從遺落下來的古建築珍罕細節,那精美高雅的花飾磚雕、石雕、木雕,依稀可見昔日的豪華氣派,足以令人想象原有關東豪宅的概貌。後府代表了吉林民居的最高營造水平,展示著獨特的北方建築形態。

    在烏拉街的核心位置,是著名的百花公主點將台。走上點將台,烏拉街滿族鎮鎮長雷虹給我講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相傳百花公主是金代大將金兀術的三妹妹,也有說她是金代海陵王完顏亮的女兒或是烏拉國公主。百花公主的父親受外族圍攻,臨終時囑她統領將士背著家鄉的土過江,以故土築台浴血作戰。離點將台不遠有棵老榆樹,這棵古樹起碼有數百年的歷史。老榆樹枝繁葉茂,樹音呢喃,似乎也在向我們訴說著百花公主的一幕一幕。

    芳草萋萋,清風習習。站在點將台上,腦海中描畫著那位古代奇女子的英姿,不知她手捧故土立於高台之上,彼時彼景與此時此景又有幾分相似?

    今天——崛起的東北歷史文化重鎮

    作為東北歷史文化重鎮,烏拉街正以嶄新的姿態走來。

    據烏拉街滿族鎮鎮長雷虹介紹,目前,在各級領導部門的支持下,各項工作正逐步展開。烏拉街發展歷史規劃、烏拉街歷史文化發展保護規劃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完成,確定了烏拉街未來發展方向。

    雷虹鎮長告訴記者,規劃中要建立五個園、兩條街、兩個村——

    五個園一是烏拉歷史文化園。這個園將充分總結和歸納烏拉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包括烏拉國產生和滅亡的歷史過程。第二個園是打牲烏拉貢品歷史文化園。烏拉街是清朝四大貢品基地之首,該園展示貢品的歷史、人物、采集等相關故事。第三個園是烏拉街滿族民俗文化園。包括薩滿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演等都將在該園展示。第四個園是餐飲文化園。滿族餐飲很有特色,在滿族傳統建築中展示滿族飲食文化,再建一條滿族小吃一條街,專門展示烏拉豐富的小吃。第五個園是松花江文化園。烏拉街是松花江環繞的古鎮,江文化豐富多彩,江邊還有著名的霧凇景觀,流傳了很多動人的故事。

    兩條街一個是古城街,要建成民俗風情一條街。這條街在明朝非常興旺,被稱作明朝東北的清明上河圖,在清朝更發達起來,發展到三百多個工商業戶,其中大商號就有七十多家,目前還有七八十處老房子和古建築,是東北惟一的這樣一條古街。第二條街是在沿江一帶建風情旅館一條街。以傳統的建築手法、服務方式和文化內涵服務當代。

    兩個村一個是韓屯民俗村,一個是阿拉邸朝鮮族民俗村。

    規劃先行,修舊如舊,既豐富古鎮文化內涵,又保持古鎮的歷史風貌。這是烏拉街保護開發利用的前提。

    每一座古鎮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這是古鎮不可復制的個性。在開發古鎮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它獨有的個性,並將其鮮明的文化個性展示出來。曾有專家總結,古鎮作為一種歷史遺存,蘊藏了豐富的歷史記憶及深厚的文化信息。古鎮文化是今人認知歷史、感觸過去的媒介,其豐富的歷史沉積和別樣的歷史過程昭示著它本身甚至就是一段歷史。它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變遷的結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