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青田陳宅村:古橋鐘秀古道悠悠

青田陳宅村:古橋鐘秀古道悠悠

日期:2016/12/14 18:32: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陳宅村位於青田縣城南面約25公裡,是一個典型的高山盆地,海拔約500米。陳宅村田野上有七個自然小山墩,排列形似北斗七星,故陳宅又名七星村。陳宅村以古聞名,村內有六座古橋、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宅、千年古道、千年古樹。陳宅村有濃郁的耕讀風氣,明清兩代有秀才150余人。2007年入選為浙江“美麗鄉村”。

    古橋鐘靈毓秀

    走進陳宅村,我們的目光就像被磁鐵牢牢吸附,久久地為村中景物所流連。

    一座土木結構的橋樓橫在眼前。重檐四角攢尖頂橋亭,五開間,正中間設有兩排美人靠——供行人歇腳的座椅。雨天時,可在橋上躲雨。橋墩由普通溪石砌成,呈圓拱形,像一張緊繃的弓。從遠處看,往往會誤以為是一座亭台樓閣。橋樓亭柱上題有一幅對聯:“毓木培根成古跡,秀水佳山匯詩情”。當地人取這幅對聯的首字,稱其為毓秀橋。

    毓秀橋旁,有三株樹齡七百余年的柳杉圍抱著一株高大的紅楓。當地人將這四棵樹叫做“三姑抱侄”。說三棵柳杉是三位姑姑的化身,紅楓樹是侄兒所變。更奇的是,其中有一株柳杉的樹根沿著圓拱形的橋身,伸到了對岸,像在一張弓上搭了一支箭。途徑此地的游客常常會起爭執,雞生蛋,蛋生雞一樣,誰也說服不了誰。一位說先有橋,另一位必反駁先有根。

    橋北面山花墩刻“毓秀橋萬歷四年建造”。古樹與古橋皆歷時彌久,相依相伴、相映成趣幾百年。離開陳宅村多年的游子,身在異域他鄉,腳步的征程再遠,心卻難以走出家鄉的一景一物。一位從陳宅走出去的著名書畫家陳正娟女士,常居台灣(台灣世界藝術家交流會副會長),走過許多地方,看過形形色色的風景,令她念念不忘的還是家鄉的山水。手書兩幅《兩岸同根》條幅,托人捎回陳宅村,寄托對故土的桑梓之情。村人感念其不忘本,又期盼台灣回歸大陸。特摹刻陳女士手跡字碑立於橋旁。毓秀橋在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了陳宅村,毓秀橋是一道不可錯過的風景。若有幸遇到健談的村民,他還會告訴你許多關於這座橋的傳說:天上八仙於星夜常在橋樓上飲酒作詩、清談對弈。橋旁立有一塊大石頭,據說是一位村民的化身,因其偷窺仙人行跡,洩露了天機。仙人命其永久護橋,以贖罪過。

    毓秀橋底有一條細細的溪流,由三股泉流合並匯聚,彎彎曲曲,像大官人系官服的玉帶。這條小溪被當地人,依其形象稱為玉帶溪,三股泉流亦各有名稱:方墺溪、九龍溪、抱樸溪。玉帶溪清澈得像碗中水,能一眼看到底,幾尾紅色的田鯉游弋其間。水聲淙淙,岸上木槿的影子投在水面上,田鯉探頭探腦地在樹影下覓食。

    玉帶溪上共駕有六座古橋,年代都在明清時期,毓秀橋與古廊橋磚木結構,另四座是石板橋。古廊橋,建於明萬歷三年。永濟橋,建於明萬歷初期。派巖橋,建於明景泰六年。匯源橋,建於清乾隆丙申年。上馬石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蘇轼有詩雲“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蘇轼寫的是人間天堂西湖的六座橋,有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象。鄉村山野的六座橋亦有小家碧玉的動人處。

    古道悠悠聚群英

    陳宅古名“阜陽”、“方墺”。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1094年),陳姓始祖陳文發游山玩水,見這裡東南西三面環山,形似太師椅,百川匯流,風景秀麗,又是一個風水寶地,便遷居在此,改稱陳宅村。陳文發之父陳襄(1017-1080年)為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名臣,官至御史大夫,與王安石同朝輔政,並力薦司馬光、蘇東坡等三十三人當朝任職。陳文發喜愛山水風光,無意混跡官場,一生未入仕。

    陳宅雖然只是一個小村落,因為有一條古驿道——星玉古道,讓一些在史冊上留名的人與這個村落結緣。

    星玉古道,阜山陳宅至文成玉壺的一段古道。開辟於東漢建安8年(203年)至三國東吳黃龍2年(230年),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星玉古道一直是區域官道。一千五百年前,出任永嘉太守的謝靈運多次經過此道。史學家王柏敏先生為陳宅村題寫“謝靈運曾到此”。村人建謝靈運紀念亭,將王伯敏手跡立碑存放於此。陳文發喜愛游歷,正是循著謝靈運當年走過的星玉古道,發現並鐘情於這一方山水,就選擇了留守在這裡繁衍生息。

    東晉葛洪,唐代葉法善、施肩吾,宋代柳永、蘇轼、秦觀都走過此道。星玉古道不遠處,有一座二仙祠,祠內供奉著葛洪和葉法善。據說葛洪道長在陳宅村煉丹其間,多次施惠當地村民,發生瘟疫的時候,采藥治好了村民的疫病。葉法善曾追蹤葛洪行跡,也來到了陳宅村,效法葛洪造福當地人。村中還保留著煉丹井。當地人為了紀念兩位道長,就將他們供奉起來膜拜。

    村民指給我看,那邊田野上的七個小山墩是當年葉法善置鼎煉丹留下的。另一位村民反駁道,不對,七星墩是葛洪道長調遣天上七星鎮妖時留下的。隨後他娓娓道來,東晉年間,東海有一只玉蟹精,貪戀人間繁華熱鬧,見陳宅村風景秀麗,便想占山為王,給當地人帶來了災禍,也妨礙了葛洪道長清修。葛洪道長與玉蟹精在星玉古道上斗法,念動咒語“移星鎮魔,孽可除也!”玉蟹精斗不過,逃到文成地界,葛洪緊追不捨,玉蟹精情急之下鑽進了尿壺裡,葛洪又念咒語封印了壺口,將玉蟹精化成了一壺清水,這個地方就叫了玉壺(文成縣玉壺鎮)。七顆星辰就化作了七星墩。曾有著名旅游專家鄭雲波到此考證:“七個星墩的石質當形成於6000萬年之前。”他又贊歎道:“我一生考察過四個皆名為‘七星墩’地貌,卻未見如此符合天象之形排列的,陳宅之景,真令人叫絕。”

    星玉古道是古驿道,可通到閩北,有一定的戰略用途。元朝福建平章事陳友定將軍為保住處州、溫州兩地不失,並使溫州、台州、福建能連成一片,便先發制人,親率數萬大軍出征星玉古道。陳友定的計策被輔佐朱元璋的劉基識破。劉基的二夫人陳宅村人,劉基對陳宅村的地形很熟悉,因地制宜,在陳宅西固山布了三關(七星關、翔龍關、威虎關)十八寨,並在各個山頭設置了關口、驿道和寨門,又加設滾石、檑木和陷坑,派重兵把守。只要元軍一到,山頂和山腰,立馬點起火球和火把。經過二十一個晝夜激戰,終於殲滅元軍將領陳友定,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劉基仕宦其間,陳宅人陳國柱被聘為劉基兒子的塾師。當地流傳著許多劉基與二夫人的愛情故事,溫州和青田的鼓詞裡描繪著他們的傳奇故事。

    陳宅村的風韻落在紙上,終究覺得寡淡了許多。親身來方能一一領略這裡的妙處。可看古橋、古樹、古道、古宅、古祠、古民俗,也可泡泡這裡的泉水,陳宅村共有107眼泉水,各有動人的傳說。聽聽古老的傳說、流動的泉水聲、質樸的鄉音。走入陳宅,心就會沉浸在古老的歲月裡,像水生植物一樣快樂地悠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