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國土廣袤的大陸國家,黃河和長江作為母親哺育了中華民族並使中國以其古老的文明而著稱於世。
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發掘到7000年前的雕花木槳及舟形陶器的出土,證明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一樣,早在8000年甚至更早就已經使用了獨木舟。 在東漢墓中曾出土一只陶質船模,首有碇,尾有舵。這就說明中國早在2世紀就已發明和使用船尾舵,比外國早了近1000年。 中國所發明的船尾舵、水密舵壁、車輪舟和指南針,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和全世界的造船與航海活動。明成祖曾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將中國的造船業和航海業推到了鼎盛時期。 江南乃是水道縱橫的水鄉澤國,早在8000多年前便制造了舟船的雛形-獨木舟。春秋時期,吳越抗爭,兩國已建造了多型戰船,排列布陣,可謂“不可一日廢舟楫”。所以古代著作中對江南屢有“吳人以舟楫輿馬,以巨海為庾夷也”、“越人善於造舟”的贊譽。 江南一帶的沙船是中國古代船三大形制之一,而蘇州太湖帆船是沙船的典型代表。不僅制造工藝精良,而且船速快,安全性能高。 江南船文化博覽館陳列了春秋戰船、鄭和船、沙船、漕舫、鸬鹚捕魚船等數十艘船模和舟船構件、船上用具及相關圖片資料。游覽江南船文化博覽館,猶如乘一葉小舟,徜徉在船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