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乾隆為什麼建清漪園

乾隆為什麼建清漪園

日期:2016/12/14 18:51:37      編輯:古代建築史
    乾隆在《御制萬壽山昆明湖記》中表述了兩個修建清漪園的理由:一是治水,二是為母祝壽。1744年,乾隆在完成了圓明園擴建工程後,在《御制圓明園後記》中曾表示:“後世子孫必不捨此重費民力創建園囿矣。”1750年,僅時隔六年,乾隆出爾反爾開始了他修建清漪園的工程。他為什麼願冒食言的指責去建清漪園呢?當然治水與祝壽是兩個響當當的理由,但是真正的原因在於:乾隆是想用親自規劃、設計、建造一座園林的方式,闡釋自己的統治思想,展現自己的才華,炫耀自己的功德;是用這座園林為自己樹一塊亘古永恆的豐碑。

    在清漪園中,從園林的格局、建築的風格,到景點的設置、楹聯匾額的內容無不體現了乾隆的統治思想的某個方面。萬壽山、昆明湖大山大水的格局表現了他帝王心胸的宏闊放達;霁清軒、綠畦亭、耕織圖表現了他把首重農桑作為立國之本;西堤仿岳陽樓而建的景明樓表達了他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臣子之憂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君子之樂。後山秀美的南方水街———蘇州街與粗犷的北方廟宇———四大部洲的結合,則體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一統天下的帝王意志。

    從文化的價值看,一座皇家園林就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文化工程。它融建築、美術、繪畫、詩歌、雕塑、音樂、歷史、規劃設計、天文、歷法等二十幾個學術種類為一體,是一門高深的綜合藝術學科。乾隆身上既有帝王氣,又有一般文人的弱點——喜歡逞才。然而乾隆的逞才,是逞帝王之才。當年蕭何為漢高祖劉邦建未央宮,其豪華奢靡的程度連劉邦都看不下去。蕭何卻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蕭何的意思是說,天下都是帝王的家,那麼帝王的宮殿必須宏偉壯麗,不這樣,不足以顯示至尊無上的威嚴。

    乾隆在《御制萬壽山昆明湖記》中承認清漪園是自己“清暇散志澄懷之所”,同時也是意在駁斥蕭何所謂“亡令後世有以加也”。接著連續用了兩個“意在斯乎”表示感歎,這感歎裡面又不無自得和嘲諷,其意思是你的“無以加”被我有以加,而我今天的創舉才是真正的令後世難以復加,難以超越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