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傳統中式文化中各種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傳統中式文化中各種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日期:2016/12/14 22:02: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經典傳承的特色建築在世界上往往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文化、歷史、經濟、政治的發展和進步,是國家與地區最具有影響力的明信片。對於中國來說,除了萬裡長城、北京故宮、圓明園等歷史悠久、價值不可估量在現代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名建築外,在冗長的歷史沉澱中,古代中國在建築方面的發展於整個世界建築群中也是遙遙領先的。

  在建築特色上,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有著獨特的單體造型,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以及變化多樣的裝修與裝飾。

  一、以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

  中國古代建築慣用木構架作房屋的承重結構。木構梁柱系統約在西元前的春秋時期已初步完備並廣泛采用,到了漢代發展得更為成熟。木構結構大體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為普遍。抬梁式結構是沿房屋進深在柱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疊數層瓜柱和梁,再於最上層梁上立脊瓜柱,組成一組屋架。平行的兩組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結於柱的上端,在各層梁頭與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聯系構架與承載屋面。檩間架椽子,構成屋頂的骨架。這樣,由兩組構架可以構成一間,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間,也可以是多間。
 

  二、獨特的單體造型極大的豐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國古代建築的單體,大致可以分為屋基、屋身、屋頂三個部份。凡是重要建築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為一層,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宮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單體建築的平面形式多為長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對構成建築物單體的立面形象起著重要作用。由於采用木構架結構,屋身的處理得以十分靈活,門窗柱牆往往依據用材與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處置與裝飾,極大地豐富了屋身的形象。

  三、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

  中國古代建築多以眾多的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為一組建築群體,大到宮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嚴格的方向性,常為南北向,只有少數建築群因受地形地勢限制采取變通形式,也有由於宗教信仰或風水思想的影響而變異方向的。方正嚴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於中國古代黃河中游的地理位置與儒學中正思想的影響。


  四、裝修與裝飾的多樣化豐富多姿

  中國古代建築對於裝修、裝飾特為講究,凡一切建築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所選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與構件性質不同而有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