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藍印花布上的精彩江南:烏鎮

藍印花布上的精彩江南:烏鎮

日期:2016/12/16 20:30:2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當您想逃開城市中的喧囂和嘈雜,輕松地回歸自然,您可曾想到那個藍印花布飄逸著的烏鎮嗎?烏鎮在浙東北的桐鄉市,作為江南傳統工藝品的藍印花布,眼下只有浙江的烏鎮和江蘇南通所獨有。藍印花布,江南最普通的土布料,它們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麗的情結。當鎮上布櫃上那一卷卷布料被展開的時候,它教會了我們審美法則,有教會了我們如何欣賞烏鎮,欣賞江南。到烏鎮,走在悠遠的時光裡,踩著巷子裡兩百多歲的青苔,看著牆頭三百歲的鳳尾草,去廊橋看春風細雨,去茅盾故居卡名人的哲理人生,在香市中看烏鎮民俗的精彩。過後,您還忍不住大聲喝彩。當您流連在古鎮的河埠旁,不經意就會發現浣著藍印花布的女子,那藍花布在水中跳著婉約的柔美舞蹈,流水發出耀眼的光芒,此刻您才能真正看出藍花布上印出的精彩江南。






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它源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明清時期在桐鄉民間廣泛流傳。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藍布”、“拷花藍布"。因它用靛青做染料,又以藍色為主色,故名藍印花布。





老街深巷

只要逢上晴天,再選一早晨或黃昏,烏鎮的老街深弄就有別樣的景色和情趣。烏鎮的街弄長而幽,老街上清一色的舊石板鋪地,兩側高牆隔著店鋪和民居,門和店板全用木板,殘缺的雕花和斑駁的烏漆,斜陽的金紅色和這些店門板的古銅色融匯在一起,讓人深感時光的魅力。這些小巷弄屬於民間,這裡編織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散發著濃郁的市井氣息。


烏鎮夜市

若逢節日到烏鎮,白天人多最好避開,烏鎮的夜色是不容錯過的。月光鋪在河面上,閃爍著銀光的波紋是夜間才有的。過節了,古鎮的燈亮了,燈影載上烏篷船與月色相娛,一片水色燈影加上河岸邊閣樓亭榭裡飄來忽明忽暗的燈光,穿插著舊宅內隱隱渺茫的絲竹之音,把白天的喧鬧過濾全無。槳聲燈影中,是該親歷這番雅致的夜色純景了。





西柵景區

烏鎮西柵景區在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有12個碧水環繞的島嶼組成,需坐渡船進入,是新近開發開放的景區。西柵街區真正呈現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古鎮歷史風貌,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橫貫東西的西柵老街、兩岸臨河水閣、天然濕地,是中國罕有的“觀光加休閒體驗型”古鎮景區。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在烏鎮觀前街與新華路交接處,是當代文學巨匠茅盾(沈雁冰)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整個故居面街南向,是磚木結構的一般江南民居。前後樓上下各室器物按照當年格局布置。茅盾在這裡誕生、成長,接受啟蒙教育,度過少年時代。

立志書院

立志書院位於茅盾故居東面,與故居僅一牆之隔,是茅盾童年就讀的一所小學。書院始建於清同治年間。現作為茅盾生平事跡陳列室對外開放。箭雲樓是書院的主建築。這一重檐式樓閣原是茅盾就讀的教室,現作“茅盾走過的道路”專題陳列室,成為茅盾故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夏同善翰林第

夏同善的翰林第在中市觀後街,是一處集傳統民居和園林為一體的富有人文氣息的景觀,游人可從中領略清末江南小鎮大戶人家的生活風情。

修真觀和戲台

修真觀在中市觀前街,建於北宋,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雲觀並稱江南三大道觀。修真觀的大門正中上懸一個大算盤,有兩顆算珠不上不下,寓意“人之善只在一閃念間”。正殿供東岳大帝和財神趙玄壇。有由瘟元帥殿、玉皇閣。

烏鎮水閣

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大多數沒有什麼不同,但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其他小鎮就沒有了,水閣是真正的“枕水人家”。

訪盧閣

訪盧閣是鎮上著名的茶樓,開設在中市應家橋南。兩面臨水,一面臨街,東西北三面有通排玻璃窗,店內寬敞亮堂,樓下有扶梯,橋腰上也有扶梯可以徑自登樓。


匯源典當行

清代烏鎮游十三家典當行,其中以匯源當最有名。典鋪四周有高牆圍護,使盜賊無法翻牆、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瞭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銀杏木制成,外包鐵皮,外人很難破門而入。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典當裡有近1000個“當體字”,這是糅合簡體、俗體、草體和拆字法而成的特殊字體,業外人很難識得。

此外,烏鎮的特色展館有江南木雕陳列館、余榴梁錢幣館、江南百床館、皮影戲館、高公升酒坊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