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樓閣式塔

樓閣式塔

日期:2016/12/15 2:05:4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樓閣式塔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現存唯一的木塔(遼)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伽塔在應縣城內,又稱應州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國內現存唯一木塔。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伽塔

  塔位於寺南北向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層磚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徑30米,高九層(外觀五層,暗層四層),67.31米。

  底層的內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達一米的土坯牆內,檐柱外設有回廊,即《營造法式》所謂的“副階周匝”。而內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廂斗底槽”。位於各樓層間的平座暗層,在結構上因為增加了柱梁間的斜向支撐,也使塔的剛性有很大改善,經過多次地震,仍安然無恙。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伽塔剖面圖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伽塔

  上下層柱使用叉柱造,上層檐柱又較下層柱收進半柱徑,在外觀上形成逐層向內遞收的輪廓。各層都設平座及走廊。全塔共有斗拱六十余種。

蘇州虎丘雲巖寺塔-最早仿木雙層塔壁磚塔(五代)

  虎丘塔建於五代吳越錢弘十三年(公元959年)。寺的原來平面已不可考。

蘇州虎丘雲巖寺塔

  塔的平面八角形,這是五代、宋、遼、金最流行的形式。塔體可分為外壁、回廓、塔心壁、塔心室數部,底層原有副階周匝已毀。

  塔高七層(最上層是明末重建),大部用磚,僅外檐斗拱中的個別構件用木骨加固。塔身逐層向內收進,塔剎與磚平座已不存,殘高約四十七米。

  塔心壁亦八角形,四面開門正對外壁塔門。在我國仿木的樓閣式磚石塔中,用雙層塔壁的以此塔為最早。各層內部走道已用磚拱券。

  塔內枋上用“七朱八白”,走道天花用菱角牙子、如意頭,拱眼壁用套錢紋、寫生花等,內容頗為豐富。

南京報恩寺塔-多彩琉璃砌築的絢麗奇跡(明)

  南京報恩寺琉璃塔在南京中華門外,始建於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歷時十九年才建成。

南京報恩寺塔(明)

  該塔平面八角形,塔室方形,高九層,約80余米。底層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階周匝)。

  塔下有八角形台座三重。每層八面均開圓拱門。塔身全部用琉璃磚砌成,外壁白色,塔檐、斗拱、平座、欄干則用五色琉璃。由於各層遞收、所以使用的磚瓦尺寸不一,當時為了考慮修理方便,每一構件制作時都一式三份。一份用於建塔,另二份編號儲存,以備修理時用。

  此塔在當時曾被譽為世界建築七大奇跡之一,惜毀於太平天國之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