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中門的裝飾
日期:2016/12/14 10:47:06   編輯:古建築工藝裝飾,在中國古建築元素門的運用中尤為顯著。中國古建築門的裝飾性多表現在門的各個組成部分、材料及圖案紋樣的選擇上。中國古建築門的材料多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質;裝飾紋樣多為傳統題材,例如,龍、獅子、蝙蝠為常見之物,植物中的牡丹、菊花,器物中的博古、琴、棋、書、畫,壽字、萬字符,文字福、祿、壽、喜等多是反映古時人們祈福納祥,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體現。同時,門的裝飾也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民風、民俗。這些在門的名稱分類中得到體現。
《陽宅十書》中說 “ 大門吉, 則全家皆吉矣, 房門吉, 則滿屋皆吉矣”。居者最關心出入平安。在民間就有“門望”、“門風”、“門臉”一說,這就表明“門”在老百姓心裡占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門是建築的出入口。素來有“門臉”之稱。既然稱“臉”,裝飾門臉就如人們打扮自己的面容一樣受到重視。古建築門的裝飾能反映出主人的人生理念、志趣和愛好。古人通過大門上的圖案把忠、孝、仁、義的道理標准;福、祿、壽、喜的人行追求;漁、樵、耕、讀的理想生活的心情都在門上表達了出來。
門的組合名稱很多,中國鄉土古建築的門由門釘、門頭、看葉、鋪首、門臉、門簪幾個部分組成。古代的門多用木頭做成,由長條木板左右拼合,稱為板門。其構造方法是用幾條橫向的腰串木,上下均勻地分布在板門之後,再用成排的鐵釘將木板與腰串連在一起,這裡有規律的鐵釘稱為門釘。如果是寬度較大的板門,還在門的上下兩頭包上鐵皮,這種方法可以增強板門橫向的聯系,這樣的鐵皮就叫為“看葉”。
門是進出自由的出入口,它的功能就要能開能關,如果有外人來訪就要敲門,主人外出要鎖門,故板門上要裝門環和鎖鏈,這種門環稱“輔首”或“門钹”。由於長年的風吹日曬和雨打,門是很容易被損壞的,於是板門多刷油漆來進行保護。故,這些門釘、看葉、輔首、油漆既具有保護板門的實際功能,又在匠人的加工下成了別具一格的裝飾。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談一下門的裝飾性。
一、門的裝飾性體現
1、 門釘。門板上的門釘成行、成列地按數字整齊地排列著,具有重復的形式美和數字的文化意蘊。例如,帝王宮殿大門上有八十一枚門釘。因為在中國古代的陰陽學將天下萬物分為陰陽,男為陽,女為陰;在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九為陽數中最大的數字,帝王是屬陽的,故在宮殿大門上的門釘被規定上下共用九行,左右九颀一共八十一以表示高貴。《鶡冠子·度萬》有:“天地陰陽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主張天人同文,地人通例,神形相調來把握天地陰陽的特點”。其次還有三、五、七的數字。例如,於七《易》復卦彖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日指的是冬至前七天從無陽到一陽復甦的七天孕育時期,天象的這種運行被概括為自然運動的周期性規律。也蘊涵了與自然相同的生生不息生命規律的契合。”
在民間,農村裡寺廟、祠堂、住宅的大門門釘都是從外往裡,穿過木板和腰串,牢牢地將木板拼合成一塊門板,圓形的釘子頭則露在門板的外面,這些門釘仍然是整齊有序地排列著,仍構成形式美。
2 、看葉、輔首。鐵皮或銅制的看葉上壓出如意,萬字等紋樣象征吉祥如意。我們現在常常見到的輔首多是一個獸頭,口中銜個門環,這獸頭是根據一段傳說而來的。據《百家書》是記栽:“公輸班見水蠡,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蠡造出頭,般以足畫之,蠡遂隱閉其戶,終不可開。因效之,設於門戶,欲使閉藏當如此固密也。”公輸班人稱木匠祖師爺,蠡在古代即為螺,螺有外殼,遇到不利情況,會將身體縮入殼內以保安全。故在大門上用螺的形象做輔首,象征門的堅固安全。隨著代的變換,現在宮殿大門上的輔首,經過工匠的再創造,已由螺變成龍的九子“椒圖”的獸面了,其威力要比螺大。
民間門板上的輔首,一副圓形的門環,用鐵板固定在門板上,這塊鐵皮可以做成圓形、星狀形、多角形,有的還在上面刻出各種花紋。小小一副門環,有時也做成竹節狀,或在上面壓出花紋。有的工匠看到門栓來回抽動,其一端的鐵頭很緊,易損壞門板,於是在門板上安一小塊鐵皮,並把這塊鐵皮做成魚形、花形,甚至刻上人物。從這些鄉土建築的門上,我們可以看到門釘、看葉、輔首這些元素在有實際功能的同時還具有裝飾性。它使我們看到建築裝飾的“原創性”,這種“原創性”的裝飾樸素自然,這現代生態設計理念相符合,即簡潔美。
3 、門簪。門板是安裝在門框上的,門框是由左右兩根框柱、一根框回定在牆上或兩根立柱之間的。“連楹”是固定在門軸的一根橫木,“連楹”兩頭開出一個圓形孔,大小正好在門的上軸。如果門不寬就用兩只木栓,門寬就用四只,門栓的位置與形態宛如婦女頭上的發簪,很是幽雅端莊,故被稱作門簪。門簪被加工成為圓形、六角形、八角形、花瓣形並敷以色彩。在門簪上有的還會寫“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等字樣,有時還刻成牡丹、菊花等吉祥紋樣。
4、 門枕石。門枕石都是用石料做的,因為它不僅要固定門軸讓它轉動,還要承受門扇的重量,根據它的位置與作用,取名為門枕石。在門枕石上多會刻上“梅、蘭、竹、菊”、 “福”、“祿”、“壽”、“喜”等圖形。
5、 門頭。在民間古建築的門板左右有兩根木柱,上面一條橫木組成門框,框內安門扇,門框上面有簡單的屋頂,可以遮陽和擋雨,這門上的小屋頂稱為門頭。後來,門頭遮陽擋雨的功能日漸消退,門頭的屋頂挑出部分越來越小,而屋頂上下的構件越來越復雜,成為罩在大門上面一種特殊裝飾,又稱門罩。例如,安徽宏村的古民居。門罩的整體造型很講究,左右對稱,各部分疏密相間,構圖勻稱,灰色的磚,白粉牆,色彩素雅,造型端莊。也有十分繁缛的雕刻,各地風格各異。門頭上的裝飾內容多為傳統題材,例如,龍、獅子、蝙蝠;植物中有牡丹、蓮荷、菊花;器物中的博古、琴、棋、書、畫、壽字、萬字等,有的甚至將傳統戲曲內容以雕刻的形式出現在門頭上。(原作者:龔忠玲)6 門臉。門臉是在門頭的基礎上向門的兩側延伸的部分。常見的形式有用石料和木料做成門框,在門框兩側用磚或石或木料做出壁柱,由地面向上,連著門頭,形成在門的四周形成一副完整的門臉。四周為青石、灰牆,白色宅。例如,安徽黟縣建築,從門頭、門臉的形態看,都保持一種簡潔而明快的風格。門頭有梁枋、雀替,屋檐下的斗拱支撐著屋頂的出檐,大門的兩側用磚砌的立柱,柱上連著門頭就成了門臉。這些磚雕都有規律地分布在梁枋上,相互之間有間隔,往往留出少量的白粉牆使門頭形象更顯清秀。這些磚雕表現內容豐富,有龍、獅、蝙蝠等動物,有的還有各種植物,這些圖形多采用淺浮雕,平整而不唐突。
門的色彩也是很講究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傷宅》詩雲“誰家起第宅,朱門大道邊”朱者,紅顏色也。在封建社會裡,大戶人家都愛用朱紅色大門,在宮廷建築上多用紅色、黃色,因為紅、黃色有富麗華美之感,而民間的建築多用青磚、灰瓦、白牆,以顯樸素、清麗之美。例如,北京故宮是紅門金釘,以顯高貴。民間多青瓦白牆,例如,徽州古民居,金宛若水墨畫,清新自然。
二、 門的附加裝飾內容
在民間,門板上除了傳統的門神、對聯之外,還有香插、元寶、五色布以及因四季不同而更換的裝飾物。這些隨季節而更換的裝飾物,反映了老百姓樸素的生態自然觀。
1 、貼對聯、門神。直到現在,在鄉村都有貼對聯的習俗。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換上鮮紅的新對聯,家中若有老人仙逝,春節時,門上要換貼白紙黑字的挽聯。有的地方還有固定的習俗,在喪事第一年,大門上規定貼藍色對聯,第二年或第三年換綠色,內容也相應要改。除喪事外,對聯都是以吉祥話語為主。
2 、元寶,即古代的錢。用紙剪成元寶形,講究的用金紙,外貼紅喜字,一般用紅紙剪成,外貼有黃紙剪成的花紋。有時在元寶中插幾枝柏樹枝,元寶納財接福,加上柏樹長壽,無論是造型、色彩和象征意義都是吉祥的。
3 、香插用竹筒做成,外面包一層紅紙,掛在門上用作插香,每逢節日,插上幾枝香,表達主人敬神祭祖的虔誠之心。
除此之外,門的上方,還掛著或畫著辟邪之物。例如,掛在門口的照妖鏡,即掛一面小鏡子在門口,傳說作辟邪用。
除了這些相對固定的裝飾物外,鄉村古建築還有不少四季更換的裝飾。例如,清明門上插柳條,象征新春來到;端午門上掛把艾葉,避邪殺菌,防止瘟疫;秋季,門上掛稻穗、辣椒,象征豐年,紅紅火火。
三 、門裝飾的表現手法
在中國鄉土古建築中的大門,其裝飾表現手法多是簡潔大方。而在其它門的裝飾上則更為豐富。因古時的門多是木制的,故依附在門上的裝飾也以木雕為主要手段。木雕的手法歸納起來有透雕、深雕、淺雕、浮雕、貼雕,有時還是幾種雕刻手法綜合起來用。例如,在絛環板上要刻畫一組人物和情節俱全的畫面,經常同時用透雕、深雕、淺雕、浮雕等幾種手法來完成,這樣就會把人物的主次關系、建築、背景的相互穿插組合表現得更加完美,這樣畫面就會更富有層次感,更具有真實感。
在中國鄉土古建築中裝飾中既保持傳統定制,又有地方的多樣性,地域性特征,從而使民居建築從總體到裝飾都呈現出更加生動活潑、更為豐富多彩的面貌。例如,在內門格扇上,把雕刻裝飾部分按主題搭配不同色彩,紅花、綠葉、棕色樹干、白色的鳥,在有情節內容的整幅雕刻中,人物衣冠都細描出相異色彩,五彩缤紛。
門在廣大農村,大量的建築只是用當地的材料,依靠當地工匠,采取當地的傳統技藝去修建,例如,在古建築的北京地區裝飾。《易傳·象》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反映在建築材料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民居中大量自然材料的運用就是這“天人合一”的體現。在古代交通不便,交流很少的情況下,形成各地不同的形式風格,從而產生各式多樣的門的裝飾特點和風格,也是節省資源的反映,這也反映出事物兩面性。
可見,中國古建築門的裝飾性既具有中國傳統審美,又具有現代構成形式美,還符合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它體現出古人的智慧、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也反映古時人們祈福納祥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境體現。中國古建築門的裝飾性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體現,這與現代建築裝飾設計中的人造化纖材料的運用形成了反差,也能給現代建築裝飾設計一些啟示。同時,在建築裝飾上也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片綠色遐想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