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建裝飾藝術:屋頂(四)垂脊與戗脊

古建裝飾藝術:屋頂(四)垂脊與戗脊

日期:2016/12/16 20:08: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北京紫禁城的主要殿堂建築上多用庑殿或歇山式屋頂。庑殿頂除中央的一條正脊外,還有自正吻伸向屋角的四條垂脊;歇山頂除正脊外,也有四條斜向的戗脊。在這些垂脊和戗脊上都可以看到裝飾著數目不等的小獸,例如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這些重要的殿堂屋頂上,各有九只這樣的小獸;在中和殿、太和門、乾清門這些次要的殿門屋頂上,小獸減為七只。這是些什麼樣的小獸呢?以最多的九只為例:排在最前端的為龍,其後依次為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牙、斗牛。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形象,又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位居第一名正言順。鳳為瑞鳥,後來成為皇後的象征,龍鳳呈祥”表示吉祥。獅子為獸中之王,象征著勇猛與力量。馬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產勞力,早在漢代墓室的磚石上就有馬的形象,天馬、海馬當屬駿馬,天馬長有雙翼,能飛騰。狻猊為獅子的別稱。押魚為大海中的魚,屬神獸。獬牙亦為神獸,《異物志》載:“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芳,一角,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所以獬爹的形象特征是頭上有獨角,因為它能明是非、辨曲直,所以古代朝廷司法官按察使的官服上常繡獬牙像以示公正司法。斗牛為天上星座二十八宿中的北方斗宿和牛宿。這九只各具象征意義的小獸排列成行,在它們的前面還有一位騎在雞上的仙人作為領頭。由於太和殿為舉行國家大禮的殿堂,在紫禁城諸座重要大殿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在它垂脊上的九只小獸之後又特別加了一只猴,稱為“行什”以看作是一行小獸的壓隊者。作為封建帝王的宮殿,自然要將各種神禽瑞獸盡可能多地用來做裝飾,但為什麼要用九只呢?這與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有關系。古人認為天下萬物皆分陰陽,男人為陽,女人為陰;天為陽,地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陽數是以九數最大,五數居中。所以在皇帝用的宮殿上應上應該用陽數中最高的數字“九”來裝飾,以表示它的高貴。也有用居中的的“五數裝飾的。這種裝飾並非用“九”和“五”字的形象,而是采用九個或五個相同的裝飾來表示。例如宮殿大門上的門釘數為九行九歹共計8枚;在大殿前後專供皇帝上下的台階御道上用九條龍裝飾;在紫禁城的內、外金水河上架設五座石橋,等等。所以在最重要的大殿屋脊上也用了九只小獸。按封建禮制,凡事皆分等級,太和保和殿用九只小獸,中和殿和太和門、乾清門就降至由龍到押魚的七只小獸,御花園的亭、榭屋脊上只有五只或三只,到一些建築群的院牆門上只剩下一條龍了。這樣嚴格的等級制也只有在皇宮、皇陵、皇園等宮殿建築上,或者在都城的建築上得到遵行,但是離開都城的各地區就不這麼嚴格了。

各地鄉間建築屋脊上的這類裝飾則更是多種多樣,沒有什麼規矩。在一些寺廟祠堂、戲台等建築的垂脊、戗脊上也多有裝飾,這裡也有用小獸的,但其形象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其個數更無限制在雲南西雙版納鄉間佛寺屋頂的脊上用的不是小獸,而是一個個卷草梗葉,密密地排列在脊上,前端也不是騎在雞上的仙人,而變成為一只形如公雞的怪獸了。也有的用一條龍或雙龍對峙爬伏在屋脊上做裝飾;還有用回紋或植物卷草組成脊上裝飾的。在四川鄉間的一座寺廟殿堂屋脊上,竟看到用眾多的器物做裝飾。在各地鄉村比較講究的住宅裡,主人總喜歡將他的心愛之物供放在中央堂屋的條案上,常見的是一只座鐘放在中央,兩側有花瓶、瓷屏,還有湖石等小型盆景,主人用的筆、硯等文房四寶,銅制的水煙袋等等。有趣的是這些器物都被搬到屋脊上來了。如果說宮殿屋脊上的小獸裝飾體現了封建王朝的規矩和禮法,那麼在這裡,真可以說是“無法無天”了。

南方寺廟建築的屋頂四角多喜歡高高起翹,這種造型極大地減小了碩大屋頂的沉重感,它們形如飛鳥的翅膀,所以古人形容這樣的屋角為“飛檐翼角”。在鄉間寺廟、祠堂的廳堂、門樓上也多采:用這種飛檐。簡單的只用豎立瓦片組成的屋脊延伸向上,形成尖角向上翹起;有的在屋角的頂端用鳌魚倒立,魚嘴銜屋脊,魚尾直沖青天;還有的將仙鶴放在脊端,長頸尖嘴的仙鶴,仰望蒼天,張翅欲飛,一座屋頂仿佛要被這成群的仙鶴帶上青天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