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工匠的堅守:一生做好一件事
日期:2016/12/14 10:51:03   編輯:古建築工藝
安徽省黃山市是徽文化的發祥地,是一個“盛產”能工巧匠的地方。記者日前隨安徽省政協組織的“江淮行”采訪活動,在黃山市走訪了數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探尋他們眼中的“工匠精神”。
記者首站來到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剛踏進廠區大門,一股濃濃的墨香撲鼻而來。走進制墨車間,該廠廠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墨制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正在教年輕員工制墨技藝。
出身徽墨制作世家的周美洪,子承父業進入老胡開文墨廠工作。周美洪說,徽文化是一種精品文化,徽州傳統工藝有著悠久歷史。一個人一輩子不管從事哪個行業,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且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
徽墨廠車間裡的王勝利從進廠那一天開始,一直在做徽墨,至今已有36年。王勝利說,每道工序看起來很簡單,實質內藏乾坤。胡開文墨之所以優於其他品牌,聞名海內外,就在於它的每道工序都有精妙之處。
如今,周美洪的徽墨廠一年營銷額在1500萬元人民幣左右,產品近一半銷往日本等國。然而,和文房四寶中的湖筆、歙硯、宣紙一樣,徽墨仍然面臨著人才、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提及“工匠精神”,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徽派竹木雕刻省級傳承人洪建華表示:“工匠精神不僅僅是要求把手藝做好,它更是一種風向標,是我們對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承諾。”
洪建華秉承徽派傳統雕刻工藝,其作品既傳承了明、清時期的藝術風格,又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洪建華說:“別人總是問我怎麼不上機器,我告訴他們,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廠的一件手工作品的價值能超過30台機器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
為更好地傳承徽派雕刻,洪建華收集材料,成功把“徽州竹雕”申報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來,他又在籌建“徽派雕刻博物館”,預計2016年底試運營。
秉承胡開文誠信經營理念,是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董事長、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汪培坤對於“工匠精神”的追求。汪培坤說:“我們是200年的品牌企業,誠信經營還是要擺在首位的,胡開文就是講誠信,才能功成名就。”
汪培坤認為,要研發出好墨,沒有幾十年的精力投入是做不好的,制墨有十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摸索才能做得精。“我們不僅堅持要做高端墨,還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來徽州游玩的人從我們的產品中感受到徽匠精神。”
目前,黃山市已建立健全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體系。該市擁有市級以上非遺名錄171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項、省級71項;擁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人。
(作者:張強)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