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微縮木藝裡的老北京的故事和傳奇

微縮木藝裡的老北京的故事和傳奇

日期:2016/12/14 10:44:25      編輯:古建築工藝

      中國文物網訊(編輯 牛立亭)木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木工的老祖宗魯班,更是將這門手藝發揮的淋漓盡致,如魯班鎖、鋸、曲尺、木鸢等的發明,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       近日,微縮木藝家王存槐也展示了精心制造的微縮木車作品,並將其中蘊含的近代社會老北京的故事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介紹給了觀眾們。王存槐說:“所有這些東西,都是近代老百姓生產生活必須具備的東西,都是按照原物微縮仿制而成。”
扇車
      扇車,也叫揚場機。扇車能把顆粒和皮都吹出來,除此之外,它還有一種功能是選種。扇車的底下有兩個出口,根據物體拋物線的原理,較重的種子拋物線短,出來就是好糧食,顆粒種子短、輕,拋物線就長,出來就是次糧食。

織布機
     織布機,中國織布機的傳說,是從織綢開始的。黃帝的妻子西陵氏發現了一種蟲子,吐絲把自己包起來,那就是蠶。於是她就號召人們種桑養蠶,從此人就穿上衣服了。黎族人民的紡織開始的比較早,後來漢族人向黎族學習了織布,開始制作了織布機。即使現在,最科學的織布機也是運用的這種織布方法。


     木質織布機的結構較為復雜,織起布來需要身體手腳的高度配合,這是最簡單的織布機,較為復雜的花紋和顏色需要多人合作才能織造。圖片中已經成型的布,就是這架小小的織布機織就的。王存槐說,他所做的木藝作品都是根據原比例縮小而制,功能齊全。

童車
      童車,其實中國很久前就有了。這是近代社會的童車,大孩子、小孩子都可以坐。上頭有三個孔,把小孩放進去前,把木板拉出來,然後再推進去,孩子就不會掉出來。大孩子擱在第一個孔上,小孩子推緊點,擱在第三個孔上。不僅比較科學,還可以延用很久。

推土車
      農用的推土車,他最突顯的成就是修建十三陵水庫,當時就用這種車,從水庫底下推到上頭,是主要的運土工具。


     這都是過去賣貨的小車,兩面帶框的,是賣盆、賣碗的,當時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賣黃土。原來北京有錢的人燒煤球,沒錢的人是買煤土,然後摻黃土在裡頭打煤坯,捏煤球,冬天取暖。

水車
      老北京以前不是每個院都有水井,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下水道。這兩種水車,是大胡同的水車,分上水車和下水車,上水車是放可以食用的水,把水放進去,拔開塞子就可以流出來。下水車就是嗖水車,用來放馊水和糞水。電影《龍須溝》就出現了這種水車。


      大車,分單箱和雙箱。單箱車是純粹運貨的,不能坐人,雙箱車,是客貨兩用。


     轎車。當時,娶媳婦聘閨女用的就是轎車,一般為高門大戶的家用車,普通人一開始還用不起。《大宅門》電視劇裡就是這種車。後來,流落到市場,就跟現在的出租汽車一樣,去哪都可以租車。慈禧西行逃跑,坐的就是這種車。

     板凳、饸饹床子、襪桿。王存槐說:“當時穿衣講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現在,很多東西都已經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了。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說,王存槐的木藝讓他想到了小時候。一位衣著時尚的年輕觀者說,好像回到了古代。

    (來源:中國文物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