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灰塑非遺傳承人:古建築修繕做一單虧一單 盼黃金期

灰塑非遺傳承人:古建築修繕做一單虧一單 盼黃金期

日期:2016/12/14 10:50:48      編輯:古建築工藝

15歲就跟著父親做灰塑的非遺傳承人邵成村,已經為佛山市工程承包總公司的古建築修繕隊擔任顧問多年,見證了這支最早在佛山古建築修繕領域“吃下第一只螃蟹”的企業成長壯大。站在即將修繕完畢的順德樂從沙滘陳氏大宗祠裡,邵成村出神地望著黑色瓦面上方的精彩灰塑。陽光正強烈地照射在這些瓦面上,熱氣蒸騰,祠堂兩側的青雲巷和庑廊中卻平地起清風,涼爽宜人。

鮮有人知道,這些清代光緒年間的祠堂,在裝飾考究的外觀下竟隱藏著空調般的神奇功能。邵成村遐想,或許當世人有一天都知曉這祠堂清風裡的秘密時,古建築修繕的黃金期才會到來。到那時,如同這支古建築修繕隊的創始人黃文铮所說的,我們的社會會真正意識到古代建築工藝的價值,心存敬畏。

“吃螃蟹”的人

夏日的午後,站在兩個月後即將全部竣工的順德樂從沙滘陳氏大宗祠中,說起佛山布氏灰塑的第三代傳人布輝,面色黝黑的邵成村打開了話匣子。“受當時那個時代的局限,布氏家族一直沒能獨立帶出自己的團隊。雖然技藝高超,但直到布輝在20世紀九十年代末離世,都沒有留下傳承人,這是最大的遺憾。”站在陳氏大宗祠三進的大廳當中,邵成村很自然地雙腳跨立,時而揮舞手臂,一副演講者的模樣。現在,他是佛山市工程承包總公司古建築修繕隊(下稱古建築修繕隊)的顧問,親自帶出了20個徒弟,還常以廣州灰塑非遺傳承人的身份,走入華南理工大學和廣州大學的課堂講授灰塑藝術,聽眾也包括外國人。
   1999年,就在佛山布氏灰塑後繼無人的年月裡,古建築修繕隊成立了。直到現在,這支“最早吃螃蟹”的古建築修繕隊,仍然是佛山市內唯一一支擁有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資質的企業團隊。“那時候,國家逐漸重視文物修繕工作,我們開始思考技術方法的創新,想通過建立獨立的團隊來儲備古建築修繕的技術和人才。”身為古建築修繕隊創始人的佛山市工程承包總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黃文铮回憶說。

17年來,從接手第一個仿古建築項目黃飛鴻紀念館開始,古建築修繕隊所承攬的文物古建築與仿古建築修繕項目將近60個,包括了佛山祖廟、塔坡古廟、開平風采堂等一批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修繕工程。團隊也從最早的約5人發展到了現在“中青”結合的15人。然而,市場利益的追逐下,越來越多不同資質、不同水平的施工隊伍進入到古建築修繕的領域,競爭在2005年之後愈演愈烈。除了文保單位的修繕項目,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古民居成了各種施工隊伍“低價競爭”的獵物。48歲的黃文铮感慨地說:“應該保證讓懂得保護的專業隊伍在這個市場裡生存下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