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建裝飾藝術:屋頂(三)正脊

古建裝飾藝術:屋頂(三)正脊

日期:2016/12/16 20:08: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正脊由於處於房屋屋頂的正面,位置顯要,所以多有裝飾處理。在北京紫禁城和皇陵、皇園的殿堂屋頂上,正脊多由琉璃件拼砌,為了保持宮殿建築群體形象的嚴肅和統一性,除了有些起伏的線腳做裝飾外沒有其他的處理。但是在各地城市的寺廟、戲樓、會館等公共建築的屋頂上,正脊多有了不同的裝飾。最常見的有佛寺殿堂正脊上的佛塔,其他寺廟正脊上的神龍、樓閣建築等等。這些裝飾多集中在正脊的中央,也有的向兩邊延伸,個別的達到整條正脊都滿布裝飾。在西藏地區的藏傳佛寺屋頂正脊上,更有高高的寶瓶做裝飾。寶瓶為佛教八寶之一,用在屋脊上帶有佛教內涵。鍍金的屋頂與豎立的金寶瓶,在西藏特有的藍天襯托下,閃閃發光,成為藏族寺廟特有的景觀。

鄉土建築屋頂的正脊和正吻一樣,比城市建築更為多樣和豐富江南地區農村住房多為兩面坡的懸山式屋頂,上覆青瓦,它們的屋脊只用青瓦豎立排列成脊,兩頭在正吻的位置微微翹起,中央用瓦片組成幾何形裝飾,雖然簡單,但顯得很靈巧。在一些祠堂寺廟的廳堂屋頂上,正脊做得比較講究,除了脊本身有線腳處理外,有的將中段用磚或瓦做成透空的花飾,除美觀外,還能減輕屋脊壓在木梁架上的重量。多數廳堂的屋脊上都加了裝飾,最常見的是龍,龍既為全民族的象征,民間又盛行龍文化,所以不論是拜神仙的佛堂、道觀,還是祭祖先的祠堂、家廟,都喜歡用龍做裝飾。這裡有用整條龍爬伏或豎立在正脊兩側的,有在脊中央用雙龍戲珠的。在福建、廣東地區,多用陶塑或泥塑制龍,把神龍打扮得五顏六色;在四川,則喜歡用小白瓷片貼在龍身上,既像龍體上的鱗片,又增加了龍體裝飾的堅固。

山西、河北農村的住房多用硬山式屋頂,正脊多用磚築,每塊磚上都燒制有花紋,它們相連成脊,組成一條雕花長脊。花飾多用植物花葉,有枝葉相連如流雲者,有花朵緊密並列者,遠觀整齊劃一,細看各不相同。在一組四合院住宅中,正房、廂房、倒座還使用不同花飾的屋脊,在統一中富有變化。但是在一些寺廟、戲台等公共建築中,多在正脊上布置各種裝飾。盛產磚、瓦且善燒琉璃的山西,多把寺廟殿堂的正脊全部用琉璃裝飾,正脊兩面滿布琉璃花卉,正脊中央豎起一座亭閣,黃色的琉璃立柱,藍色的琉璃瓦頂,連小亭頂上的正吻、寶頂都塑造得很細致。最復雜的應屬前面介紹過的張昌壁村那座空王殿的正脊了。這條正脊全部用琉璃燒制,上面有神龍和鳳游弋於花朵、行雲之間。正脊中央放—座高聳的樓閣,上下兩層都供有佛像,閣頂立著由寶珠組成的剎桿。樓閣兩側各有一塊匾,上面題有施銀善人和琉璃匠人的姓名,並書有建造空王殿的年月日期。匾的兩側為張口銜脊的龍頭龍頭上又承托著一只麒麟,下有基座,上立寶瓶。這種中央立樓閣,兩側有動物、寶瓶相配的組合裝飾,有如三座山聚集在屋頂,所以當地稱為“三山聚頂”,在山西不少重要的廟堂建築屋頂上多能見到這種裝飾。空王殿正脊中央裝飾的兩側脊背上,還裝飾著四位武將,他們都騎在戰馬上,四騎左右相對,一手勒馬,一手揚鞭,縱情奔馳,形態奔放,動態極強。整條屋脊由藍、綠、黃、白幾色琉璃組成,尤其是其中的藍琉璃色近孔雀翼毛顏色,故稱孔雀藍,比常見之藍色更鮮艷奪目,在其他地區很難見到。據說燒制此種琉璃的工藝在當地已經失傳。一條屋頂的正脊,不光采用了比普通磚瓦貴重的琉璃,還用了樓閣、寶瓶、龍、鳳、麒麟以及武將等諸多形象,並且還記錄了建殿時間、施銀人和工匠的姓名,這的確是一條既有形象之美,又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花脊,它宛如一條空中的彩帶展示在張壁村的藍天之下。

在中國木結構房屋的建造過程中,將安放木屋架最高處的脊檩當作最重要的工序,因為安好脊檩就意味著房屋木結構框架的最後完成,所以人們將這根脊檩稱作“大梁”。凡安放大梁都需要選擇黃道吉日,請來最有經驗的工匠,並舉行專門的儀式,有的地方還:要在房屋中央開間的正梁上披掛紅布,懸掛象征豐收的五谷小包等吉祥物。現在又把房屋的中央正脊裝飾得如此隆重而漂亮,由此也體現了中國禮制中以中為貴、以高為貴的傳統思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