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建精髓演繹現代精品
日期:2016/12/15 2:00:57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古建築是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中的一種,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但當今的中國城市卻越來越多的充斥著玻璃幕牆和一些奇怪的西式建築。中國古建築的現狀怎樣?怎樣看待現代城市建設中的高耗能問題?古建築與現代城市建設關系如何?近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關於保護古建築的高峰論壇。政府官員、建築泰斗、古代建築專家、建築工作者濟濟一堂,明確提出對於古建築要堅持保護、挖掘、吸收、應用的原則,全力以赴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建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作為城市問題研究專家、西藏建築文化研究專家應邀出席本次會議。他與古建築在西藏結緣。他在西藏工作三年,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當地的城市建設工作,開始研究當地的古典建築文化。上雪山、下大河,他幾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西藏精美的古
代建築,不僅加深了他對古建築以及當地文化的了解,同時豐富的古建築資源也使得他能夠在那樣的環境裡潛心研究,並發表了廣受業內人士好評的《西藏建築文化導則》一書。回到北京的日子裡,除了潛心研究古代建築特色外,他開始大力倡導保護古代建築文化,並在一些重要會議、學術報告、大學演講中多次提到,要保護古代建築,更重要的是要吸取裡面的精華,為現代城市建設所用。本次會議,他以“弘揚中國古建築文化精神”為題,通過自身對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所得全面闡釋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同時,針對現階段城市建設的成績與問題,他提出“弘揚古代建築文化,構建和諧城市”的城市建設目標,並提出現階段城市建設應學習古建築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講求秩序、崇尚節簡的原則。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泰斗級專家鄭孝燮先生,冒著零下 6度的嚴寒,也趕到會場參加此次會議。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城市規劃專家,他參與了許多古代建築保護工作。
王家大院、平遙古城..都曾留下他的身影。專程參加此次會議目的是什麼?鄭老說的很明白,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士能夠加入到古代建築文化的保護、研究隊伍中來,為中國的現代建設作出獨有的貢獻。會議上,鄭孝燮先生就中國古建築的“以中為准的設計原則”及中國建築的整體性和精神價值等方面做了專門發言,受到了與會人士的高度評價。與鄭孝燮先生同為梁思成先生弟子的羅哲文先生,同樣親臨本次會議。作為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羅哲文曾經多次
挽救、保護了古建築。這次會議上,他講述了林徽音女士對於古建築保護、研究的成就,並提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更加重視中國古代建築的價值,推動古建築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北京市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馬炳堅認為,作為中國的建築師,應當以繼承、弘揚中華傳統建築文化為己任。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國外建築,跟在外國人屁股後面爬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創造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是中國建築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建築發展的正確方向。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韓增祿、原故宮博物院古建彩繪專家王仲傑、北京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駱中钊、北京大學陳可石教授、蘇州吳都學會會長史建華、鹹陽古建設計院院長李成崗等專家專門出席了本次會議,並結合各自研究的重點,詳細解釋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與優越性。本次會議由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主辦,全國主要建設、園林、規劃、旅游文物保護部門的領導,古建築設計、施工、修繕及監理單位負責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單位負責人,房地產開發、建築設計和裝飾單位代表共 15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結束後,各地代表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會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加強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的發掘與研究,最大程度上發揮古典建築的特色與優越性,並與城市建設相結合,在世界上打造有中國古典建築特色的現代建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