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單座古建與現代城市的交融

單座古建與現代城市的交融

日期:2016/12/15 2:01:27      編輯:古建築結構

隨著城市改造進程的不斷加快,單座古建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去留問題日益為人們所關注。談及古城保護,北京是一座時常受到人們非議的城市。然而,在日趨強烈的保護聲中老北京的城市網絡為何會變得越發模糊,這一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與反省。作為有著三千年歷史文化背景的北京,需要保護的古建築不勝枚舉。隨著人們古建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保護工作也日成體系,大量的古建保護宣傳隨處可見,許多古建街區也已被成功的保護了起來。但此般一系列的保護工作並沒有減緩古城消失的步伐。古建群落雖然保留了下來,可古城的韻味卻依舊緩緩逝去。思其緣由,不難發現這些高調的保護,往往把古建築圈定起來,將其置之高閣,而此舉在保護的同時意味著這些古建築已成為過去時,跟當代的城市以及人們不再有任何聯系,其僅僅成為供人們觀賞、憑吊的歷史。另一方面,在這些高調保護備受關注的同時,城市街邊那些孤立的單座古建,由於其自身的低調存在,漸漸為人們所遺忘。對零散分布於街頭巷尾的單座古建築的關注不足,直接導致了許多具有深厚歷史意義的古建築在如今高唱保護主旋律的背景下依舊被大量的拆毀。而往往正是這些雖不具規模但其自身仍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古建遺產,對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中單座古建的界定與現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展開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與此同時,城市的街巷肌理以及城區建築的連續性受到了嚴重威脅與破壞,單座古建隨之而生。所謂單座古建,主要是指城市規劃建設中由於種種原因沒
有拆除或是不能拆除的零散分布於現代城市之中的古建築。此類建築不能說是被保護了下來,而只是一種意外

■ 尹 钰
的存留,其大都具有一定歷史價值但規模較小或以單座形式存在,且周邊不具連續成片的歷史肌理,其多數像盆景一樣擺放在現代社會造就的高樓大廈之間。這種孤立性,使此類建築在現代城市中略顯突兀,也使人們對它的去留問題產生了諸多質疑。近年來,隨著古建保護體系的日趨健全,單座古建的價值隨之被逐步認可。在政府對其加以重視,著手保護的同時,城市中還出現了不少私人企業家自主投資保護單座古建的情況。此類保護大多對古建加以整修,或用以自住或重新投入到社會使用之中。經過筆者對多處單座古建的調研發現,只要處理得當,對這些古建築賦予新的定位,就能使其重新煥發生命力。而這些更貼近人們現代生活的古建築因其自身的生長性,以及真正意義上的使用價值,往往要比那些被圈定在博物館、公園內、置之於高閣之上的古建群落更讓人感動。

二、單座古建保護形式的探索

對於古建遺產的保護形式,現今最好的做法是對古建加以劃片保護,重在保護古建築的同時,留下其周邊
的歷史肌理。但此種手法往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於遺留於城市中的單座古建而言,由於其自身的孤立性或周邊早已逝去的城市肌理,使這種保護手法失去了其用武之地。對於單座古建應以何種形式保護的問題,近年來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探討。這其中也產生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手法。

三、沿承古建歷史

單座古建保護中較為常見的手法,就是沿用該古建的歷史背景,在當今社會繼續發揮其作用。這其中成功實例要力推位處北京金融街上的呂祖宮。呂祖宮 建於清初,是用於供奉以呂巖為主的道教官觀。其以呂祖
這一道教文化背景為基,將其發展成為現今的北京道教文化中心,這在延續了道教文化的同時,更對古建築給予了保護。目前,該古建所在街區已整體性拆舊建新,成為了北京著名的金融街。可以想見,如果不是改建道教文化中心的舉措取得了相當的社會文化效益,大概這座呂祖宮也很難保留下來。

四、重塑古建功用

重塑古建功用是近年來興起的另外一種不錯的單座古建保護手法。其多利用城區內較為完整的合院建築,在保持舊外觀、舊格局不變的前提下,對室內和庭院做必要的調整、裝修,並增設給排水、供暖等現代建築所必備的基礎設施,將其改建為茶室、旅館及商務會所等贏利性的經營場所。

現今北京,此種做法頗為常見。筆者近期走訪的位於中關村的慧聰書院,就不失為這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例。
慧聰書院原是中關村文聖廟(俗稱關帝廟)所在地。據其院門前勒石上的《中關村文聖廟志》所載:“此廟齡無從考證,惟殿前古樹逾六百年,故此推斷此廟建於明、清年間。”文聖廟古為民間舉子在科考之前祈求自己高中許願的聖廟場所。由於該廟歷史久遠,且香火一直興旺,故而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開發中,其作為歷史文物得以保留下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沉靜的文聖廟與日趨繁華喧鬧的中關村越發顯得格格不入,其漸漸被高節奏的世人們所遺忘。2007年5月,由慧聰網投資改建的慧聰書院在此高調開業。經過內部重新整修之後的文聖廟在保有舊的庭院格局和建築結構不變的前提下,重塑功用,以書院茶館的全新形式向世人開啟。在北京中關村這片商賈雲集之地,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另外,地處城市繁華地段的古建築同為旅館、飯店等商業形式所看好,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及文化氣息成了各大商家的賣點。以地處西單商業街沿線的實習飯店為例,該飯店原是敬謹親王尼堪府邸的一部分,距今已
有350余年的歷史。此府坐北朝南,北至手帕胡同,東起宣內大街,西至參政胡同。光緒二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各省建學堂,為統一管理全國學堂事務,在此設立學部,辛亥革命後學部改教育部。幾經時代變遷,這座親王府最終被改造成為了實習飯店,其改造成功之處在於充分利用這裡占地雖小但布局緊湊的特點,以而精致的庭院格局營造出親切祥和的家居氛圍。這一改造,在保護了古建築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應。而就街區環境而言,此地是北京商業中心區,它的興建,為今後解決商業中心區中古建保留問題提供了一種值得仿效的模式。

五、單座古建保護前景與存在的問題

單座古建保護在我國起步較晚,長久以來,各級管理部門及人民大眾對其價值的認識不足,直接導致對單座古建的保護缺乏熱情,在他們眼中這些單座古建不過是城市改造過程中的一些遺留問題,故而,不少單座古建在所謂的城市清尾工作中被大量拆毀,成為了城市建設的犧牲品。但正如我國在其他方面很容易形成浪潮式發展一樣,只要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單座古建在城市中的存在價值,相信對其的投資保護在我國也定能掀起各種浪潮式的發展。畢竟使投資者認識到:拆除一座古建在此另起爐灶,與留下古建,經過改造將其再次投入到社會使用當中,後種選擇不但具有同樣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更保護了古建遺產,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故而,在我國單座古建保護的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另一方面,由於單座古建保護的後發性,使其自身在保護手法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沿承歷史的保護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該手法保護下來的古建築多為一些宗教、民俗基地,此類信仰、習俗在現代社會中的日趨淡化,必將導致其保護前景受到質疑。而以實習飯店、慧聰書院等為代表的重塑功用的保護實例,又在改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使古建內部裝修和經營策略上過於現代化,很難真正繼續保有古建築的傳統歷史文化。但是,盡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對單座古建保護的種種嘗試足以被視為現代古建保護形式中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的良好開端。相對於被圈定起來保護的做法,此種“活化”的保護手法,使單座古建擺脫了成為“過去”的命運,其在保護了古建遺址的同時,特有的歷史文化積澱,更為其所在街區獨樹亮點,從而為整個古城也平添了幾許韻味。

六、結語

單座古建保護形式的諸多探索為更好地保持城市歷史脈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我們提到歷史建築保護的時候,
不僅僅是保護古老文化的代表,比如故宮、長城,重要的是把所有人和時代的遺跡都有所保留,並賦予遺跡以新的生命。都市裡的人要和這種遺跡形成融合,在舊建築中形成新的朝氣。因此,單座古建在現代城市中的保護和再利用,是歷史遺跡和新的時代精神的結合,是城市風格與活力的體現。當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不能以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名義,使城市喪失個性和特征,喪失城市的獨特競爭力。然而,我國單座古建保護,仍是一個亟需關注的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單座古建對城市文脈的影響,並找到保護的最佳方法,仍需要業內外人士的多方探索。而只有對古建采取群落與單座並重的保護,才能形成一種處理古建築與現代城市之間關系的正確態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