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構造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構造

日期:2016/12/14 19:18:42      編輯:古建築結構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裡,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現有居民300余戶,人口1000余人。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西遞現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范,從而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致: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璧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10公裡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被譽為“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復生動,經過百余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半月形池塘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腳”。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