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磚雕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縣)的
磚雕,主要用在門樓、門罩、飛檐和柱礎等上面。古代
磚雕多以浮雕為主,少數也有線刻的。徽州建築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頂,雪白的粉牆,水磨
青磚的門罩、門樓和飛檐等,門檻和屋腳(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們也用水磨
青磚平鋪,而後用圓頭鉚釘固定在木質門板的表面。象這樣的整體建築,
磚雕裝嵌其中,十分和諧協調。徽州
磚雕的圖案,有花鳥、人物、戲出、生活場景和吉祥紋飾等。工藝精細,雕刻工整,運線流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館藏有《郭子儀上壽》、《百子圖》等,都是徽州
磚雕的代表作,表現出高超的技藝。徽州
磚雕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借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布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層次多達十余層,亭台樓謝, 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