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皇城牆如何繪成“天安門紅”?工匠手工修補1547米

皇城牆如何繪成“天安門紅”?工匠手工修補1547米

日期:2016/12/14 10:43:12      編輯:古建築工藝

   1547米的皇城牆,齊整的“天安門紅”,再配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為迎接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天安門城樓和皇城牆在一批“工匠”的手工操作下,完成了一次新修整。
 

  手工修補1547米皇城牆
 

  北京房地集團房修一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此次皇城牆、觀禮台、天安門城樓的維護保養施工任務。

  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宋雨峰介紹,這一次,皇城牆的修繕長度達1547米,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范圍的一次修繕。“修繕之前,有些琉璃瓦上都長出了小樹,一片區域,光琉璃瓦的樣式最多能達到七八種,有的牆面20%到30%的牆磚已出現酥鹼。”

  皇城牆的修補,講究的是傳統工藝,原材料、原工藝、原做法,“修舊如舊”。從鏟除舊牆皮、剔除酥鹼舊磚、補砌新磚,到牆面釘麻揪、抹靠骨灰、刷塗料,僅工序就有十多道。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的要數剔除酥鹼的舊磚,工人要用錾子一點一點把舊磚剔出來,再用鑲嵌的方法重新嵌入新磚。

  在皇城牆施工時,南池子、南長街兩個券門是難題之一,券門洞下是交通要道,施工時不能影響交通,“一根架子管都不能立到馬路上”。為此,項目部大膽采用了“懸挑”的方式,僅在人行道旁立了腳手架,中間跨度有8米上下。“為了保障安全,我們派人24小時盯著腳手架,一顆螺絲都不能讓它掉下來。”宋雨峰提道,基建分公司的經理安衛,每天都要去工地視察一遍,一個來回就是幾公裡。
 

  一晚上搭起腳手架
 

  天安門城樓的粉刷一樣不輕松。宋雨峰告訴記者,天安門城樓粉刷工程,先從南側正面開始刷起,然後刷北側、東側、西側。這樣,即使碰到連續雨天,也可以先把南立面刷完。

  “剔除牆面空鼓、補膩子、刷漆,這幾道工序都不能在雨天進行。”剛過去的7月和8月,北京恰巧多雨。遇上晴天時,項目部的100多名工人同時操作,就為了保證工期。

  令宋雨峰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安門城樓南側腳手架的施工。因為,既不能影響游人游覽,又不能影響升、降國旗。“我們只能在晚上降旗儀式後到第二天早上升旗儀式前的時間,見縫插針。”宋雨峰告訴記者,這麼短的時間內,工人們要搭起腳手架,節奏非常緊張。“一晚上搭起腳手架,還是第一次。”

 

  大紅宮燈可縮到700毫米


  不僅粉刷了城樓、修補了皇城牆,懸掛在城樓兩側的8個收縮式大型宮燈,也是由房修一建築公司在1997年研制。

  “在長安街上遠眺,這8個宮燈看似不大,可實際上,一個宮燈的重量就有260公斤。”房修一建築公司設備安裝分公司原副經理、現房修一建築公司黨委副書記魯廷彥回憶道,傳統的大紅宮燈是固定式,僅運輸就需要8名工人“八抬大轎”般抬著。安裝分公司組織研發團隊,用一年半的時間,研制出了收縮式宮燈,並特意為城樓掛燈研制了一台升降架。這種收縮式宮燈,可以從龍骨處收起,收縮後寬只有700毫米。

  如今,每到重要節慶,大紅的收縮式宮燈就會“列隊”迎接遠近的客人。

    (來源:北京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