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當代引領古建發展創新的那些古建大神們,你知道多少?

當代引領古建發展創新的那些古建大神們,你知道多少?

日期:2016/12/14 10:51:03      編輯:古建築工藝

 

近代以來業內著名的古建專家
 
導語
提到近代古建大師,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梁思成、楊延寶、劉敦桢等赫赫有名的近代古建泰斗們,今天介紹的這些古建大師們,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古建界具有權威地位的人物,他們引領了文物建築的保護以及傳統建築的發展創新,為古建行業培養了新時代繼承與發展傳統建築的人才。
 
 
 
 
 
吳良镛
 
(1922年- ),中國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1946年,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業研究領域:人居環境科學、建築、城市設計、城市研究、區域研究等。主持中體西用,參與主持多項城鄉發展空間規劃設計、建築設計。
代表工程
北京菊兒胡同改造
主持完成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動了從“大拆大建”到“有機更新”的政策轉變,為達成從“個體保護”到“整體保護”的社會共識,做出了重大貢獻
菊兒胡同改造前
菊兒胡同改造後
代表工程
曲阜孔子研究院設計
主持設計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築,創造出一批傳統文化內涵和現代藝術整體性相統一的建築。
羅哲文
 
(1924~2012.05.14),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
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桢等。
 
1950年,先後任職於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
 
傑出成就
保護長城
生前為保護長城而奔走,被譽為“萬裡長城第一人”
古建泰斗
文物的守護神
全國103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逐批評定,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分批審定,30多處我國境內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申報成功——羅哲文都是親力親為,從而使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得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拓展。
 
杜先洲
 
(1915-2011),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
 
傑出成就
古建大師,教書育人
主持了1951年、1953年、1964年、1980年四期全國古建築培訓班的教學工作,並擔任教務長,培訓了大批古建築保護專業人才,桃李滿天下。
古建修繕開拓者
主持古建保護與修繕工程
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曾在晉、冀、豫、遼、黔、閩、陝、甘等地區開展大量艱辛的勘察測繪工作,發現了一批具有科學、藝術、歷史價值的古建築群和單體建築,搜集整理了大量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其中由他整理編輯的北平(今北京)廟宇調查資料達300多處,尤為珍貴。
主持重修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太原晉祠魚沼飛梁的修繕工程, 擔任泉州開元寺正殿大修、天津天後宮等修繕工程技術指導,先後受聘為黃崖關長城、慕田峪長城 、十三陵、 頤和園、恭王府等重大國家文物修繕工程技術負責人或顧問。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說:“杜仙洲先生是中國古代建築保護與修繕工程實踐當之無愧的開創者之一。”
 
 
 
碧山寺
 
 
泉州開元寺正殿
 
 
天津天後宮
馬炳堅
 
1947年生,高級工程師,從事中國古建築施工、設計、研究、教學、辦刊三十年,業績顯赫,著述頗豐。
 
辦刊
《古建園林技術》
1983年與同仁共同發起創辦《古建園林技術》雜志
專業性期刊,報道古典園林管理經驗,探討古建園林藝術。欄目有古建築、傳統技術、古典園林工程、古建修繕經驗、傳統建築與園林的設計施工、古建園林藝術研究、古建歷史文獻介紹、古建維修保護政策研究、古建文物集錦。
著書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
代表著作《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被海內外學者譽為“近代對中國古建築最有分量的書”,是作者在多年從事古建築研究、設計、施工的技術積累和總結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的表達方法總結我國古代傳統木作營造技術的一部著作。
 
以上介紹的幾位古建專家,都是業界內公認的、權威性人物,吳良镛老先生跟梁思成是同時代的人,依然健在,羅哲文、杜先洲兩位老先生已故。其他古建行業內比較耳順能詳的專家還有故宮博物院彩繪專家王仲傑、北京園林古建總工程師劉大可、北京古建彩畫藝術研究所所長馬瑞田等等。
(來源:微信號古建平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