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中國古代官式建築彩畫

中國古代官式建築彩畫

日期:2016/12/14 10:42:08      編輯:古建築工藝

中國古建築上的彩畫和西方教堂裡的花玻璃都是極具特色的。彩畫一方面是對建築物的裝飾,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木建築起到保護作用,減弱風雨、蛀蟲等對木材的侵蝕;此外彩畫的圖案、色彩、用金等方面都要符合“禮”的要求。古建築上的官式彩畫主要分為和玺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等。

 

      和玺彩畫大約形成於明末清初,主要應用於梁枋檩等大木構建,是清代官式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彩畫。構圖分為三段式,中間為方心,方心占整個構件的3/1,方心兩邊是找頭、盒子、箍頭。和玺彩畫的主體輪廓框架大線呈“Σ ” 形,飾紋主要為龍紋和鳳紋,所有紋飾均貼有金箔。

 

 

 

      根據主題紋飾的不同,和玺彩畫可分為龍和玺彩畫、鳳和玺彩畫、龍鳳和玺彩畫、龍鳳方心西番蓮靈芝找頭和玺彩畫、龍草和玺彩畫、梵文龍和玺彩畫六種。龍和玺彩畫是第一等,只用於皇帝登基、理政的殿宇和重要廟壇的主殿。鳳和玺彩畫、龍鳳和玺彩畫、龍鳳方心西番蓮靈芝找頭和玺彩畫為第二等,用於裝飾帝後寢宮及重要祭祀建築。龍草和玺彩畫為第三等,用於裝飾皇宮的重要宮門、主軸線上的配殿及一些重要的寺廟建築。梵文龍和玺彩畫用於裝飾藏傳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築。

 

故宮交泰殿外檐額枋上的龍鳳和玺彩畫

 

故宮太和門東崇摟梁枋龍草和玺彩畫

 

慈禧定東陵梁架金龍和玺彩畫

 

承德普寧寺大乘之閣二層梵文方心和玺彩畫

      旋子彩畫是清代官式建築彩畫的一個主要類別,在清代官式建築彩畫中其地位僅次於和玺彩畫。旋子彩畫的運用范圍很廣,如皇宮次要建築、貴族府邸、衙署、城樓、街上牌坊和一般的佛廟、寺院、道觀建築。旋子彩畫於元代初具雛形,經過明代的不斷規范,至清代早期,構圖、紋樣、設色(彩畫三要素)就基本固定下來。

     旋子彩畫以其構成主體圖案的團花花瓣采用漩渦狀花紋“e”為突出特征,這也是稱其為旋子彩畫的原因。除渾金旋子彩畫和雄黃玉旋子彩畫外,旋子彩畫以青綠設色為主。在構圖上與和玺彩畫一樣嚴格按分三停的原則,方心長度占整個構建的1/3。由於古建築的梁枋檩構件長短不一,有的構件亦可不設盒子,找頭的長短形式也不盡相同。 

 

 

     旋子彩畫的方心內容非常豐富,常見的方心有雲龍方心、錦紋方心、空方心、一字方心、花方心、鳳紋方心、夔龍方心、博古方心,藏傳佛教建築上則一般繪有梵文圖案。其中雲龍方心、鳳紋方心、夔龍方心一般用在等級較高的建築上,而空方心、一字方心、花方心則用於等級較低的建築上。

 

雍和宮木牌樓龍錦方心旋子彩畫

 

河北承德大慈閣錦紋方心旋子彩畫

 

河北承德須彌福壽之廟門樓額枋龍方心旋子彩畫

 

雍和宮永佑殿梵文寶珠吉祥草方心旋子彩畫

 

河北遵化清東陵(順治)孝陵隆恩殿額枋上一字方心旋子彩畫

 

山東曲阜孔廟大堂內空心旋子彩畫

      蘇式彩畫是在官式彩畫的構圖和內容上吸收融合了我國南方蘇杭地區地方彩畫的做法,用來裝飾皇家園林建築的一種新型彩畫,是清代官式建築彩畫的一種,其色調與其他官式旋子、和玺彩畫類似,以青綠兩色為主,早期常用吉祥圖案,表達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美好祝願,晚期寫實性繪畫漸盛,其整體仍是華麗富貴。蘇式彩畫構圖更加活潑生動,圖案更具有生活氣息。 

      蘇式彩畫根據其梁檩枋大木構圖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方心蘇式彩畫、二是海墁蘇式彩畫、三是包袱蘇式彩畫。方心蘇式彩畫構圖方法與旋子彩畫基本一致。中間1/3部分為方心,兩邊的各1/3為找頭。其紋式細部分別畫在方心、找頭。

 

 

      海墁蘇式彩畫的特點為不畫方心、不畫包袱,免去線框的約束,這種全開放式的構圖,回旋性非常大。

      因此,海墁式蘇式彩畫的主題紋飾內容非常廣泛和豐富。包袱式蘇式彩畫的居中部位有一類似包袱圖案的裝飾紋飾。“包袱”位於構件中央,又占整個構件1/2的面積,便於表現各類主題,尤其是表現人物畫,因此包袱式彩畫極具觀賞性。頤和園長廊就有大量包袱式彩畫,非常經典。

 

北京恭王府花園長壽廊梁架上的蘇式方心彩畫

 

 北京恭王府花園澄懷堂次間海墁飛蝠、散點折枝花彩畫

 

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前魚藻軒包袱蘇式彩畫

 

 京頤和園長廊蘇式包袱彩畫

 

北京頤和園長廊蘇式包袱彩畫山水

 

      此外清代官式建築彩畫還包括寶珠吉祥草彩畫和海墁彩畫。寶珠吉祥草彩畫在構圖、圖案、色彩方面與和玺彩畫及旋子彩畫有較大差異。在梁檩枋大木構件的中心繪三顆寶珠,左右對稱有吉祥草,構件端部設箍頭和吉祥草。圖案以弧線為主,紅色作底,顯得自由靈動、熱烈奔放。寶珠吉祥草彩畫含有濃重的滿、蒙民族的藝術特色。主要出現在清代早期的宮禁城門和帝後陵寢,清中後期此類彩畫運用較少。 

      海墁彩畫是施彩於建築上下裡外的每一個可見木構件,大約產生於清代晚期。海墁彩畫做法沒有固定規則限定,構圖紋樣等都較為自由靈活。最常見的海墁彩畫是斑竹海墁彩畫,即整個建築以斑竹紋作為題材,人身處其中仿佛置身於竹林中,給人返璞歸真之感。

 

寶珠吉祥草彩畫

 

北京故宮暢音閣戲台“福兆祥雲”海墁彩畫

 

北京大觀園潇湘館斑竹紋彩繪

小結

     相對於官式彩畫,地方彩畫即民間建築上的彩畫也是很有特色的。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傳統差異,不同地區的彩畫在構圖、圖案、色彩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宏觀而言北方彩畫喜歡山水、花鳥、人物等寫生畫,線條較粗犷,色彩鮮艷濃烈,透著豪邁與大氣;而南方彩畫特別是江南蘇州、徽州一帶的彩畫常用包袱繪各種精致的錦紋,線條較纖細,色彩清新淡雅,有著南方特有的含蓄和隽永。來源: 山西省文物技術中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