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廟堂(三):諸葛村祠堂

中國廟堂(三):諸葛村祠堂

日期:2016/12/16 20:08:33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聚居著兩千多諸葛後裔的血緣村落中有大小祠堂十余座,其中丞相祠堂和大公堂兩座最大。丞相祠堂為村裡諸葛家族的總祠堂,位於諸葛村東南村口大道的一側。平面上前為門屋,中為中庭,後為寢室。門屋五開間,中央三開間設門,左右兩開間朝外做成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庭面廣五開間,進深四開間,四周邊的檐柱都用石料制造,庭中央四根立柱分別用柏、梓、桐、椿四種木料制造,以諧音“百子同春”來象征家族的興旺。

中庭的梁枋和斗棋上都滿布木雕,十分講究。由於中庭體量高大,使它與門屋、寢室之間的天井只剩下—窄條。寢室位於高台上,需經過兩層台階才能上下,寢室內供放著諸葛亮的神位。由五間門屋連著兩側廂房白粉山牆組成的祠堂,外觀看上去比較樸素,但在祠前水塘的映襯下顯得很有氣勢大公堂是諸葛亮的紀念堂,每年在這裡舉行春秋二祭,所以它雖不屬祠堂,但同樣起著凝聚宗族的作用。大公堂位於全村中心鐘池的一端,平面上除一進門廳外,要經過二進、三過進兩座大廳才到最後的寢室,而且在三進大廳與寢室之間又加了一座方形的拜廳,所以從前到後重重廳堂,顯得很有氣勢。門屋三開間,中央一間把屋頂升高做成單開間三座頂的牌樓式,四個屋角高高翹起,門中央的梁枋上題有“敕旌尚義之門”六字,這是因族人諸葛彥祥曾經捐谷赈饑,受到明正宗降敕旌表其義舉,而題寫在這裡的。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朝廷曾谥諸葛亮為“忠武侯”,所以在大門左右開間的白牆上書寫了忠、武兩個大墨字。

在諸葛村除了這兩座大祠堂外,還有許多屬於各房派的小型祠堂。這些祠堂在平面上多由門屋、中廳、寢室組成,有的把中廳和寢室合二而一,前後只有兩進。由於諸葛村人多地少,房屋布局緊湊,住屋都圍繞著本房派的祠堂而建,有的甚至直接與祠堂相連,所以多數祠堂只有門屋的一面朝向街巷,於是門屋的外觀成了祠堂形象的代表。在諸葛村最常見的就是這些祠堂的大門。其中春晖堂和雍睦堂的大門都做成一開間三頂的牌樓形式,大門外側兩根立柱支撐著多層梁枋,檐下成排的斗棋承托屋頂,屋頂高出牆頭,有花屋脊、吻獸等裝飾,但門上的這些構件都是由磚制作成淺淺的一層表面,貼附在外牆上成為一種裝飾。據村裡老人講,春晖堂的磚門臉是當年由蘇州購置運回村裡拼裝的,所以特別精細,梁枋上有草龍、魚、仙鶴和多種植物花葉的浮雕裝飾。還有一座崇仁堂,門屋上用了四柱三開間五頂的牌樓形式,四根立柱為灰磚貼面,梁枋上都用白灰做底,上面有深色磚雕裝飾。在白色牆面的襯托下,有五座屋頂的牌樓將這座祠堂打扮得樸實中帶有氣勢村裡還有—座很小的房派祠堂文與堂,它只有—座三開間的祀廳,廳後連著住宅,廳前留有窄長條的庭院,祠堂正成在院牆上。但是在庭院牆外又加了—道前院,院門設在—祠堂的前門,也是通向後面住宅的前門。前門對外角,這座門既是頭對內的—面有木雕斗棋和牛腿支撐的門頭。祠對外裝飾有磚雕門高的庭院牆上,門的內、外兩面都有磚雕門頭,而祠堂正門開設在高而且對內的門頭更復雜,磚雕更多。它面對祀廳仿佛是專供祖先觀賞的。

文與堂所屬房派的族人中有善於經商者,他們在浙江溫州等地開有藥店,家境富有,所以祠堂雖小,磚門頭既多而且做得很華麗。一座諸諸葛村在多座祠堂的正面上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大門形式和多樣樣的裝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