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羅哲文先生與天水玉泉觀古建築

羅哲文先生與天水玉泉觀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0:52:36      編輯:古建築工藝

一代古建泰斗羅哲文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

  多日來,只要一接觸古建築或整理玉泉觀古建築維修資料時,眼前總浮現出羅老和藹可親的面容。一幕幕與羅老接觸的情景、聆聽羅老對玉泉觀古建築的精辟分析以及對玉泉觀申報“國保”單位的關心指導、並對我學習研究古建築羅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國古代建築的保護維修和調查研究上。為中國的古建築、長城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天水古建築的調查和保護傾注了心血。

  天水玉泉觀創建於唐代早期,宋末時遭兵燹而毀。元代初期重建,歷元、明、清三代30余次的維修擴建。到清代中期時,單體殿宇建築達90余座,歷代碑石50余方,200年至1500年的古樹80余株。天水玉泉觀是一處龐大的道教宮觀建築群落。但在近數十年來,玉泉觀古建築面臨兩大困難。一是部分古建築因維修間隔時間較長,有毀圮現象,保護力度不夠。二是龐大的古建築群缺乏建築藝術資料,無法供人們認識,鮮為人知。兩大現象直接制約著古建築的發展和延續。羅老的到來,兩大難題得以順利解決。

  與羅老初次見面是在2002年4月24日。這天上午,上級接到部門通知,要我們接待以國家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羅哲文領銜的多位專家學者。這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喜事。但是,直到中午下班時間,也未能等到專家們的到來。原來,當天安排參觀點太多,來玉泉觀時間不夠了,不能來了。聽到這個消息我頓時失望極了。玉泉觀大量的古建築亟待古建築專家來鑒評。天賜良機瞬間即逝,這將對玉泉觀古建築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遺憾。不行,不能坐以待斃,主動去訪。構思成熟後我直奔羅老下榻的賓館。羅老笑吟吟地接待了我。我向羅老詳細講述了玉泉觀古建築的規模、特點以及保護情況,並送上了我寫的《玉泉觀介紹》。聽我說完後,羅老喃喃自語:“這怎麼行,下午開會,明天就要離開。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去看看”。不便多打擾,我便起身告辭。

    第二天上午上班不一會,突然鄭老、羅老及朱自煊、謝凝高、王景慧、阮儀三等八、九位專家學者在市領導的陪同下齊聚玉泉觀。羅老時年78歲,登山上台階快速矯捷,眼睛不時地在殿宇建築上徘徊,手中的照相機不停地拍照。在玉泉觀中心建築玉皇殿前羅老停下了腳步,認真仔細觀察面前這座建築。羅老從三個不同角度對該建築梁架、斗拱及做法進行了詳細地觀察。然後對我說:“沒錯,屬於明代中、晚期的建築。看來你的判斷還是正確的。”接著又指著該建築說:“這是一座歇山頂建築,在梁架結構上沒有使用采步金構件,椽尾直搭五架梁上,當然也就沒用踏腳木和草架柱。這種做法應該屬於元代及元代以前的風格。殿堂雖是明代重修,但保留了元代建造風格,有的構件依然采用元代遺留的構件。再看明間檐柱和內柱的位置,明間檐柱向兩邊拓寬,與內柱不同軸線,這種做法很少,但在天水非常普遍,屬於地方特色,額枋上的斗拱只能是平身科了。”最為高興、慶幸的是,玉泉觀的文物古建築終於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和重視。

  隨後,各位專家在聽完“褒封制詞牌” (四面道流碑)的介紹並對該碑石進行了詳細地考察後,贊歎不已。即對陪同的市領導和我們說:“這方碑刻極為珍貴,應與古建築共同申報國保級文物。這麼好、這麼多的文物現在的保護級別不夠啊,實在太可惜了。”羅老指著鄭老等專家風趣地對我們說:“趁我們這幫老家伙還健在,趕快申報吧。”

  2005年初,我借助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專門拜望了羅老。談話中,羅老始終關心著天水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和保護,關心著玉泉觀的文物保護狀況和申報“國保”工作,關心著伏羲廟、胡氏民居等保護維修工作。

    在羅老的關心支持下,玉泉觀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評審。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泉觀名列其中。玉泉觀文物、古建築的價值最終得到國家的肯定。2010年底,由我撰寫的、羅老親自題寫書名的《天水古代建築》出版了,我第一時間寄給了羅老。數日後,接到了羅老的電話,他對該書給予很高的評價,並再次鼓勵我,一定要把古建築研究堅持下去。

  羅老走了,可他為玉泉觀文物古建的付出永遠記錄在玉泉觀的歷史上。給予的指導鼓勵之情景不時在腦海裡閃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