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
日期:2016/12/14 10:47:13   編輯:古建築工藝藻井通常位於室內的上方,呈傘蓋形,由細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繪有彩畫、浮雕。據《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以護祐建築物的安全。
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周圍飾以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繪。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現存最早的木構藻井,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建於984年,為方形抹去四角 ,上加斗八( 八根角梁組成的八稜錐頂)。北京故宮太和殿上的蟠龍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設一圓井,當中為一突雕蟠龍,垂首銜珠,稱為龍井,是清代建築中最華貴的藻井。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頂裝飾,因和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結構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簡化了中國傳統古建層層疊木藻井的結構,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主題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內,周圍的圖案層層展開。由於藻井處於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
藻井是敦煌圖案中的精華,由於它高踞石窟頂部,受風沙及惡劣自然環境的損壞較少,同時也免除了許多人為的損壞,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達四百余頂,繪制十分精致。
藻井在中華建築中它也稱得上是一種特殊的形制,它的發展由簡而繁,由實用結構形狀而演變為裝飾的構造。
明代之後,藻井的構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發展,極盡精巧和富麗堂皇的能事,除了規模增大之外,頂心用以象徵天國的明鏡開始增大,周圍放置蓮瓣,中心繪雲龍。後來這中心的雲龍愈來愈得到強調。到了清代就成為了一團雕刻生動的蟠龍。蟠龍口中懸垂吊燈,不失原來明鏡的形式。由於清代的藻井流行能為頂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稱為龍井了。
在傳統的觀念上藻井是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象徵。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築中應用。所以 藻井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現存最早的木構藻井,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建於984年,為方形抹去四角 ,上加斗八( 八根角梁組成的八稜錐頂)。北京故宮太和殿上的蟠龍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設一圓井,當中為一突雕蟠龍,垂首銜珠,稱為龍井,是清代建築中最華貴的藻井。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頂裝飾,因和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結構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簡化了中國傳統古建層層疊木藻井的結構,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主題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內,周圍的圖案層層展開。由於藻井處於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