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劍閣縣的景點,耳熟能詳的有劍門關、翠雲廊等,但這裡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古跡,其珍貴之處並不亞於那些著名景點,比如說覺苑寺。
覺苑寺,位於劍閣縣西武連鎮,距縣城43公裡。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名弘濟寺,宋元豐年間賜名覺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毀,明代天順初年(1457年),僧淨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繪制《佛經》於大雄寶殿四壁,更名普濟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經維修後,復名覺苑寺。
2001年6月25日,覺苑寺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覺苑寺現存三重殿及兩側配殿,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大殿內200多幅“佛傳壁畫”,更令人贊歎不已。
精美壁畫,究竟出自哪一位畫家之手呢?當地流傳與畫聖吳道子有關:一千多年前,大雄寶殿修造竣工後,開光道場隆重舉行,主持擬找畫師繪制《佛傳》故事壁畫,但誰來執筆呢?有武連文人居士提議,邀請正在蜀中游覽的吳道子執筆。於是請來吳道子,特開齋設宴款待。光陰荏苒,數月過去吳並未動手,主持心急如焚,調好各色顏料幾十盆,腳手架搭好,一切准備就緒前去催促吳道子。時至四月初七,佛誕節即至,四壁仍是空空,眾僧侶無可奈何。可是,翌日清晨打開中門,卻見四壁輝煌,全本《佛傳》故事,僅一夜即告成,畫聖吳道子不知去向。
的確,覺苑寺的壁畫雖然是後來明代人所繪,但屬吳道子畫風,同時又具較明顯的地方特色。整體構圖嚴謹,前後一氣呵成。而幅與幅之間僅以山、水、雲、樹、屋宇相隔,上連下接,環環相扣,故事性極強,堪稱是一部古典連環畫。其畫面缜密宏大,造型優美,運筆娴熟,色彩典雅富麗。在繪制方面,采用了工筆線描繪,充分刻畫了人物面部微妙的喜怒哀樂表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陶醉於壁畫藝術之中,無不歎為觀止。
1986年5月,著名畫家邵宇參觀壁畫後,深為感慨地說:“作畫技術很高,是我看到的明代壁畫中最好的一處。這裡的壁畫已在畫家仇英和唐寅二人之上了。如果說作者是民間藝人,那也是造詣很高的大畫家。”著名攝影家黃翔參觀了壁畫,贊不絕口,題書“蜀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