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近7000件可移動文物現世:書畫錢幣占半壁江山
日期:2016/12/14 11:23: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明萬歷《金華府志》共十冊三十卷,詳細記錄了金華當時的人文、地理、經濟、風俗等,還配有清晰的金華府地圖,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價值,是研究金華歷史和風土人情極為難得的好書。浦江縣博物館提供
百年前的紙“門牌”、凹形的枕頭、形似簸箕的硯台....伴隨浙江省浦江縣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有序推進,一大批千百年前古人使用的器具重回到人們視野,新鮮奇特的樣式、功能仿佛讓人穿越回了那個遙遠的年代,令人大開眼界。
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之後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在國內范圍尚屬首次,與不可移動文物以房屋、橋梁等建築物為主不同,可移動文物主要涵蓋書畫、檔案、古書、陶瓷等小物件,更具新鮮感、神秘感。
據介紹,此次文物普查范圍圍繞全縣行政領域內各類國有單位所收藏保管的國有可移動文物。自2013年4月啟動普查至今,浦江面向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中山中學等8家國有單位,積極確認普查前已經認定和在普查中新認定的國有可移動文物,並邀請浙江省、縣各級技術專家對文物進行篩選、鑒定和資料整理。
截至目前,浦江縣已確認可移動文物近7000件,完成信息采集4300余件,其中書畫、錢幣等藏品文物占比最多,達80%左右,無愧“中國書畫之鄉”美譽,如本次普查中發現的明萬歷《金華府志》共十冊三十卷,詳細記錄了金華當時的人文、地理、經濟、風俗等,還配有清晰的金華府地圖,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價值,是研究金華歷史和風土人情極為難得的好書。
除了書畫外,其中還有部分極為珍貴的瓷器和器皿。雞首壺是魏晉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陶瓷實用器皿,造型特點顯著,近年來多被文物商販所仿制,本次普查中發現的唐青瓷雞首壺高19厘米,口徑6.1厘米,底徑5.8厘米,肩附雞首狀流,雞首鼓目高冠,形態栩栩如生。
另如本次普查中發現的北宋青瓷劃花枕,枕镂雕折枝蓮荷紋,枕面微凹,前側弧線形,後側蓮葉形,沿枕面邊沿飾二道凹弦紋,並以刻劃花紋構成枕面的中心圖案,通體施青色釉,釉面細膩有光澤,造型優美,令人贊歎。
“普查過的文物產權不變,開展普查的目的在於促進文物資源整合利用,加大保護力度,保障文物安全。”浦江縣博物館負責人如是表示。
據了解,浦江縣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將於明年12月份結束,完成資料整理、數據庫建設、驗收等多道程序的普查成果屆時將面向社會公布。
(來源:中新網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