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周原遺址發現西周時期規模最大單體建築

周原遺址發現西周時期規模最大單體建築

日期:2016/12/15 1:19: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29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進一步深化周原遺址聚落結構認識,201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隊,選擇鳳雛建築基址周鄰區域約100萬平方米范圍進行了大規模勘探,發現了一系列重要遺跡,基本廓清了區域地下遺存的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對位於鳳雛基址南側鑽探發現的夯土建築、車馬坑、墓葬遺存進行了發掘,取得了豐富的收獲。


      其一,首次發現西周社祭建築遺存。本次發掘的夯土基址與鳳雛基址相距僅數十米,為兩座獨立的夯土建築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東西寬約56米、南北長約47米,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中部有一長方形院落,東西寬27.6米、南北長25.7米,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院落。尤為重要的是,在院落中部發現了社祭遺存,其主體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東西寬4.2米、南北長4.6米,系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壇的東側則發現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長方形,位於前者的東南側。初步判斷,兩建築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其二,發現一座埋有以往罕見青銅輪牙馬車的車馬坑。其三共清理西周時期中小型豎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類文物百余件組,根據墓葬特征及隨葬品組合判斷,為一處殷遺民墓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周原遺址出土青銅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區數十年來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


      2014年度的發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遺址單個居邑的基本形態,對深入研究周原遺址的聚落形態具有重要意義。社祭遺存的發現,更為社祭這種國家祀典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為深入闡釋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源頭提供了關鍵依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