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李根源與朱德的半世情誼

李根源與朱德的半世情誼

日期:2016/12/14 18:49: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雲南“講武堂”破例收學徒

雲南“講武堂”破例收學徒

    昨天是2011年“軋神仙”的第一天,如果你擁擠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中,“軋”在南浩街、石路步行街、老街坊美食街或是山塘街,這幾個“軋神仙”區域中,你就會深深感受到,“軋神仙”這個傳統民俗活動的無窮魅力。在快樂“軋神仙”的同時,細心的市民和游客也許發現,今年的這個傳統民俗活動,又增添了很多嶄新元素。“軋神仙”這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民俗文化,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在悄悄地現代重構。

    “軋神仙”用傳統延續其生命力

    起源於宋淳熙年間的“軋神仙”廟會活動,歷經元、明,到清代尤為興盛,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1999年,神仙廟移建至阊門南浩街,金阊區ZF積極引導,精心組織。10多年來,“軋神仙”已經成為展示蘇州豐厚歷史文化內涵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軋在南浩街、食在老街坊、購在新石路、游在古山塘”的“軋神仙”活動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的參與,已然成為百姓自己的“狂歡節”。

    今年的“軋神仙”依然傳統,在保留了往屆“軋神仙”的傳統節目的同時,更是凸顯傳統。昨天晚上,在石路銀河廣場上舉辦的“2011年軋神仙開幕式暨綜合文藝晚會”活動中,以吳地山歌展演為主要內容,邀請已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的“白茆山歌”、“蘆墟山歌”等吳歌,與“白洋灣山歌”進行同台競技,穿插“軋神仙”題材的小品、評彈、舞蹈等節目形式,以及“食糕祈福”等,更是向成千上萬前來“軋神仙”的市民和游客,展示著一個令人著迷的傳統文化。

    注入新內涵讓“軋神仙”再俱進

    “軋神仙”軋了這麼多年,“軋神仙”何其讓市民和游客越“軋”越新鮮呢?也許其中的一個因素就是“軋神仙”在保留傳統的同時,每次都注入新的內涵。去年的“軋神仙”正值上海世博會的召開,“軋神仙”活動中就因地制宜注入了不少世博元素,讓呂純陽“牽手”海寶。

    今年的“軋神仙”更是打出一張“旅游牌”。設置了“步行游山塘老街——乘船游覽山塘河;逛繁華石路——看文藝演出;品嘗姑蘇美食——體驗民俗風情”這樣的一條“軋神仙”旅游線路,讓市民輕松地體驗到“軋神仙”的無窮魅力和樂趣。同時,還學習上海世博會,推出了一本“軋神仙”護照。

    不僅如此,今年的“軋神仙”在傳統的“八仙巡游”的基礎上,還開展“看姑蘇—百花仙子巡游”活動,讓“八仙”和“花仙子”巡游,共同向市民送去祝福。

    此外,一些傳統的項目中,也是新意無窮。“吳門醫派中醫藥文化展示”活動中,就開展以中醫藥文化知識展覽、中醫義診、中藥鑒別、競猜謎語、中醫診療現場展示等形式的活動。

    知識保護“軋神仙”走上品牌路

    “一個備受市民和游客追捧的民俗文化項目,一方面要繼承優秀傳統,另一方面又要滿足現代人的各種需求,這就要不斷調整與適應文化的變遷過程,同時更要加以保護。”金阊區的相關人士稱,在“軋神仙”這個傳統民俗活動的繼承、調整和保護上,金阊區也是下足了氣力,品牌保護就是其中一項。

    記者了解到,2006年,“軋神仙”就踏上“申遺”之路,2009年“軋神仙”廟會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積極進行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申請。

    去年的“軋神仙”之後,金阊區更是著力對“軋神仙”進行知識產權等全方面的保護,其中一項就是商標的申請。在昨天晚上進行的2011年“軋神仙”開幕式上,“軋神仙”商標揭曉。這個標識為一個圓形圖案,背景是一朵朵順時針轉動的祥雲,中間為一個厚重的紅色變形宋體“軋”字。據了解,順時針的祥雲圖案寓意著人眾聚會,並有吉祥如意之意。中間的繁體“軋”字,新舊變換,宋體寓意著“軋神仙”起源於宋代並直到現在。

    記者從金阊區文化館了解到,“軋神仙”早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商標注冊。據悉,在先期申請了七個大類後,又追加了十九個大類。這二十六個大類,幾乎包含了“軋神仙”這樣的民俗活動所涉及的全部類別。如組織表演、集會、觀光旅游、糕點制作、藝術品設計與銷售等等。

    此次“軋神仙”期間,更是將國家級民俗方面的專家請來,感受地方民俗的同時,為“軋神仙”的繼承和保護“把脈”,深挖“軋神仙”內涵,讓這個蘇州民俗品牌更具魅力……

推薦閱讀:

2011年家居風水布局之過道樓梯風水

四先賢故裡碑

錯金銀馬首形銅轅飾

青銅重器千面銅鼓鑒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