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李根源摩崖石刻再現大陽山

李根源摩崖石刻再現大陽山

日期:2016/12/14 20:12:4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摩崖石刻是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近日,一塊由民國名士李根源所書的摩崖石刻在高新區大陽山上被發現,這是該李根源石刻在消失近20年後的首次發現。記者從大陽山森林公園管理處獲悉,近年來,大陽山上陸續有六處摩崖石刻被發現。其中明代4處、清代和民國各1處。
        這次發現的李根源摩崖石刻位於長雲峰北,文殊巖的巖壁上。石刻上書“箭阙”兩字,並在左側落款“李根源”,每個字約有30厘米見寬。李根源出版過《吳郡西山訪記》5卷,並參與編纂過《吳縣志》,與蘇州頗有淵源。他的摩崖石刻的發現為大陽山近代歷史的探究提供了新的依據和佐證。參與發現此石刻的本地著名學者欽瑞興介紹,其實早在1994年,他就曾在箭阙峰附近見過這塊石刻,但後來的近20年間,這塊石刻就消失在大陽山茫茫的森林綠海中,再也難覓其蹤影。
       前些時候,一次無心插柳,這塊石刻再現人間。據悉,當時,欽瑞興與兩位同事登上大陽山為景區新的石刻尋找位置,其中一位同事無意間抬頭看到眼前的一塊巖壁,冬日裡,巖壁上爬滿的籐蔓只剩下密密的枯枝,幾道筆畫從枯枝下隱隱約約地透了出來。“這裡是什麼?”帶著興奮,欽瑞興扯下了巖壁上的籐蔓,偌大的“箭阙”兩字映入眼簾。“這不就是20年前的那塊摩崖石刻嘛!”曾經,這塊只出現在欽瑞興回憶中的石刻,一下子鮮明地出現在眼前。
      據悉,大陽山上的摩崖石刻資源相當豐富,每塊石刻背後都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內涵。在還原摩崖石刻的同時,景區還計劃增設與大陽山歷史相關的石刻20余處。屆時,景區內將處處有石刻,處處有歷史故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