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日期:2016/12/14 18:51:36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古代園林,或稱中國傳統園林或古典園林。它歷史悠久,文化含量豐富,個性特征鮮明,而又多采多姿,極具藝術魅力,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在中國古代各建築類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藝術的極品。在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為世界文化遺產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燦奪目的東方文明之珠。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商纣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廣宗一帶),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裡,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裡,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游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有很高水平,而且規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於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上林苑是漢武帝在秦時舊苑基礎上擴建的,離宮別院數十所廣布苑中,其中太液池運用山池結合手法,造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建宮室亭台,植奇花異草,自然成趣。這種池中建島、山石點綴手法,被後人稱為秦漢典范。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社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一度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境美,游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嵘的《詩品》,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許多名篇,都是這一時期問世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