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一顆釘子都不用 郪江古鎮新貌呼之欲出
日期:2016/12/14 9:41: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成都3月16日電(記者 王勇文/圖)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郪江古鎮即將煥發新的容顏。13日上午,記者來到三台郪江古場鎮恢復重建現場看到,上百位工人師傅正在緊張有序施工。據項目部負責人易春明介紹,古場鎮重建將在今年9月30日完工,屆時這座千年前的古場鎮將會以新的面貌展現給世人。
11點過,位於場鎮口的空地上一片忙碌,十多位師傅正在分工合作,拉線、鋸木,旁邊加工好木料正陸續被抬進場鎮,替換下老房上已經腐朽的木頭。不遠處,新街上的房屋外貌已經完工,同時具有徽派建築重要特色的新建成的馬頭牆則與老街形成了統一的古建築風貌格局,禁不住令人眼前一亮。從新街接著向裡走約200多米便是古場鎮,目前正在分段進行恢復重建。在部分還沒有開工的老房子前,場鎮上一些老居民正在茶館或房檐下悠閒的喝茶聊天或打牌;已經開工的老房施工現場,房上、房下,淨是工人師傅們忙碌的身影,一片片小青瓦被小心的從房頂上取下,一根根被蟲蛀了房梁木柱被鋸掉,重新更換上新的筋骨,老街上那些掛著紅布的房梁、被替換上的新木料,顯示著這座千年古鎮正在煥發著新的生機和活力。老街一側,造型獨特的王爺廟、雕龍畫鳳的古戲樓等也即將在能工巧匠的手上重獲新生。
"老房子恢復重建其實比新建一幢大樓都還要麻煩,"場鎮上的居民說,"街上門面房都要進行重建,整條街道將會越來越漂亮,再加上有很多的漢墓,以後這裡肯定會比以前更繁榮更熱鬧。"
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有人使用鐵錘,房屋上新加的木料全部為木楔子固定。據項目部負責人易春明介紹,新街上按照古街格局打造的房屋有139間,老街上的老住宅有166間,總面積接近3萬平方米,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重建的老房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在細節上確保原汁原味,同時一期工程中還包括對街道進行打造,所鋪的青石板均采自當地。
根據歷史記載,三台郪江古鎮在春秋戰國時為郪國王城所在地。西漢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年),以此為治所設置郪縣,三國蜀漢設置東廣漢郡,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和豪傑名流聚會之所。鎮內九龍橋、明清時期古建築民居、街道、寺廟和戲樓等,都具有極高文物保護價值和旅游價值,同時境內有數以萬計的崖墓是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過,由於受大地震破壞,加上年久失修,郪江古鎮許多建築損毀嚴重,急需修繕。為再現古鎮風采,2011年9月,三台縣政府確定分三期進行的郪江歷史文化名鎮重建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第一期工程投資3300多萬元,主要完成郪江古鎮范圍內恢復重建、管網改造、道路建設,旅客接待中心、古鎮風貌整治,古四合院建設及排水系統和垃圾場建設;第二期投資1600多萬,完成九龍街改造、旅游車站建設,河道景觀和古驿道恢復;第三期投資6700多萬元,完成古鎮演藝中心和獅子山郪漢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將郪江古鎮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漢民俗文化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