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文昌橋
日期:2016/12/14 18:33:25   編輯:古代建築史文昌橋
江西撫州文昌橋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橋。跨汝水(今撫河)兩岸,位於江西撫州市中心,是通往省會南昌、溝通贛閩要道重要交通橋梁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為大橋,“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欄,其翼舒舒”,後來該橋被洪水沖毀,改為浮橋,東西百丈串連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橋沖開,兩岸交通便完全隔絕,至嘉泰年間(公元1201——1204)合六縣人的力量,建成石橋,橋面上鋪有木板,建築房屋。由於狂風暴雨,大橋幾度被破壞復修,直至明嘉靖年間,采石大修,前後一共花了六年,耗費白銀十七萬兩,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堅固橋梁。清嘉慶8年至18年重建時,修有專志——《撫郡文昌橋志》,開創了我國編寫橋梁建築專著的先河,曾被清代各地作為建橋藍本。修建文昌橋時工匠們創造的“干修法”施工,在我國建橋史上留下了輝煌一筆。
文昌橋有許多美好的傳說。
2002年,當地政府又花巨資重修大橋,每個橋墩上均設十二生肖一種,並重新加固大橋。該橋即古老又華美。每到夏日的夜晚,橋上游人,絡繹不絕,清風徐來,暑氣全消。仰望天空,明月當頭,繁星點點;俯看流水,月影如璧,銀波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