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金華是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藝術品最多的一處

金華是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藝術品最多的一處

日期:2016/12/15 1:28: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玺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镌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磚是因其打造時所需的錢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斷之無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燒煉這種磚的程序極為復雜,一塊磚起碼要煉上一年。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一米零六,高為十二米七零。

    為此官員百姓不顧性命安危冒險取材,民間對此有“進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說法;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采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象、甪端(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侍王府是太平天國年間建造的,本來叫太平天國侍王府,後改為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裡酒坊巷52一3號,是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極為罕見,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侍王府為當年李世賢在浙江的指揮中心。住宅、園林三部分,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是古建築材料大殿(議事廳)、二堂和後堂(又稱耐寒軒)。侍王府分東、西兩院。東院現存的建築有照壁、正廳、後廳、耐寒軒等。都是硬山頂、磚木結構的衙署式建築。正廳又稱“議事廳”,面闊5間,是當時李世賢舉行重要軍事會議的場所。西院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進:進入門廳後,有長廊與前廳相連,前廳為李世賢理事處,兩旁為花園;

     磚雕各11件,木雕526件,大小壁畫119幅,彩畫407幅,還有各種圖案不計其數,這些藝術品與整個侍王府的建築風格和諧統一,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太平天國革命歷史的珍貴資料。太平天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其壁畫、彩畫之多為全國之最,超過全國各地太平天國遺址所保存的壁畫、彩畫之總和。榫飾、縣柱頭飾也是門樓門罩上的配件,其造型視門罩需要而定,一般也是用整磚制作而成;雕刻內容以動物,龍、獅、鳳凰、仙鶴、牛、馬、羊、和花鳥為主。

     是侍王部屬和衛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進建築有大量的壁畫、梁枋彩繪以及木、石、磚雕等,二進的中廳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砍柴圖”等壁畫。戰爭以及民間傳統的漁、樵、耕、讀等內容。元末朱元漳曾駐此。明時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為試士院。太平軍攻克金華後,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茸,並在原千戶所;現保存原有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現在太平天國侍王府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以大殿為主體。門前的照壁,高約6米,面闊17米,正背面均鑲嵌著一組組相互對稱、造型精美的磚石雕,是太平天國遺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太平天國革命歷史的珍貴資料。

     作過重要的抗戰演講。西院以住宅古建築材料建築為主,共四進。一二進之間有一長廊,構成工字形,這和東院大殿與二殿由過廳組成工字形一樣,是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的一大特點,二三進相傳是李世賢的辦公地址和住址。相傳為五代吳越王錢謬親手種植,歷經1100多年,如今軀干斜而不倒,枝葉直指雲天,因而被譽為活文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