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牆修葺一新站在城牆上俯視城內的古建築古色古香
日期:2016/12/15 1:34: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古城牆修葺一新,護坡草坪碧綠,行人絡繹不絕。站在城牆上俯視,城內的青瓦古建築古色古香,城外的現代高樓鱗次栉比。從古城到新城,一牆之隔凝結了壽縣人多年的夢想。2008年起,壽縣停止了古城區所有商品房開發項目,引導居民出城。四年後,壽縣城南新區已初具規模,古城也拉開了“安徽平遙”的框架。 李鳳鑫早早地來到辦公室,著手收集壽春城遺址方面的資料,並制定保護方案,安排當天的工作。2003年至今,他在壽縣文物管理局當了近10年局長。隨著當地政府對文物古跡保護工作的重視。
壽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7處。其中,全長7147米的古城牆是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防體系,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在一段時間裡,該縣文物卻遭到不同程度破壞。一些居民看到了商機,爭相亂搭亂建,擺攤設點,“這不僅對文物造成了破壞,也影響了壽縣的城市形象。古城一直是壽縣的政治、經濟中心。橫河鎮的童家岙遺址(新石器時代),觀海衛鎮的白洋湖、裡杜湖越窯遺址(唐至北宋)。古建築2處:橋頭鎮的雙河堰(唐至清),觀海衛鎮的鳴鶴新五房(清代)。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處:位於逍林鎮的逍路沿徐氏舊宅(民國時期)。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青瓦古城就顯得非常擁擠。雖然政府不斷拓寬馬路,但隨著城內人口急劇膨脹,交通、生活變得越來越不方便。當地黨委政府提出‘文化立縣’的發展理念並付諸實施的行為令人敬佩,為全省文物保護工作樹立了一面旗幟。”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張宏明說,安徽是全國文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最近幾年,以壽縣為代表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對當地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與李明利一樣,古城不少居民都希望改變現狀。既不能破壞文物,又要發展經濟,壽縣發展一度遭遇“圍城之困”。保護文物和發展經濟是相輔相成的。“新城建設可以緩解老城區的人口壓力,為進一步保護古跡提供資金支持;反過來古跡保護好了,又可以提高壽縣的美譽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壽縣發展經濟。
早在四年前,壽縣就開始了古城“突圍”。按照當年的規劃,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將率先出城,拉開“人口出城”的序幕。壽縣還聘請了同濟大學、北京土人等相關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諸項規劃方案進行重新編修。近年來當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文物保護和古城區環境整治:對在建和待建的百貨大樓改造工程、老建設局辦公樓改造工程,分別由原先規劃的8層和6層降至3層。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劉道成介紹說,面對古城保護的巨大壓力,縣委縣政府果斷作出“建設新城、保護青瓦古城、打造名城”的決策。截至目前,城南新區的城市框架已經形成。壽縣古城區的機關事業單位將全部搬遷完畢。2015年,古城區常住人口降至5萬人左右。記者了解到,當地政府一面停止古城區一切商品房開發項目,一面還在加大古街改造力度,保護並逐步恢復古民居、古商鋪和名人故居。為全省文物保護工作樹立了一面旗幟。”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張宏明說,安徽是全國文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最近幾年,以壽縣為代表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對當地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