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金華法隆寺經幢

金華法隆寺經幢

日期:2016/12/15 15:35:0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法隆寺經幢(上圖)位於金華市區城南金錢寺村中,經幢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1961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隆寺已毀多年,現存經幢高6.3米,底座八角形,幢基為兩層束腰須彌座。上為幢身。幢身高1.75米,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身之上還有寶蓋、華蓋、磐石、仰蓮、覆蓮、勾欄、連珠、短柱等構件。
??? 經幢上的勾欄,是浙江省所見最早勾欄的實物例證之一,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經幢上的雕刻也極具藝術價值。底層須彌座上的金剛力士浮雕像,怒目圓睜,形態生動。華蓋上的四個伎樂飛天,一吹笛,一吹笙,一吹箫,一彈琵琶,神采各異,飄然翩跹。
??? 隱於民居之間的經幢塵封已久。然而,當我們對經幢作近距離的特寫時,我們發現它是那樣神秘傳奇,令人遐思。

四大謎團

  1.經幢之下是否有口古井?若有,水井之內是否有鎮幢之寶?
??? 關於金錢寺經幢有一傳說:其下有古井,人若飲此水,馬上兩眼發紅,臉現殺氣。村民認為造經幢是為鎮邪。據傳,人們可以從經幢底座的裂縫投銅錢,若聽到擊水響聲便能消災(記者從市文物處了解到,清光緒金華縣志有此記載)。金錢寺村52歲的胡發征告訴記者,他年輕時的確從經幢底座的裂縫中扔下硬幣,並聽到響聲。但市文物處處長黃青告訴記者,他們1999年挖土糾偏時並未發現有水井跡象。
??? 2.連珠上的圖像是共命鳥?

  共命鳥 :梵語“耆婆耆婆迦”義譯。又譯作“命命鳥”或“生生鳥”。佛經所稱的雪山神鳥,一身兩頭,人面禽形,自鳴其名。後世詩文亦常從“共命”二字取義用之。如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詩:“蓮花交響共命鳥,金膀雙回三足烏。”清唐孫華《追挽張烈婦》詩:“願為共命鳥,永托連理枝。”(查自《辭海》)
??? 共命鳥不具有人身,但連珠上的四個圖像都是人身,而且極像古希臘神話中的丘比特。市文物處處長黃青介紹,唐代佛教圖像一般都依照古印度版本。那麼這裡的鳥翅人身是共命鳥嗎?還是金華在唐代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並在雕刻藝術上“中西合璧”了呢?

  3.經幢之石來自何處?
??? 經幢之石取自金華北山一說一直存疑。據一些石匠說,金華北山石頭因其過於堅硬一般不用於雕刻,密密麻麻每字1.5厘米見方的經文也不是北山石頭所能勝任的。
??? 4.工匠來自何處?
??? 經幢雕刻,無論是從畫面結構、線條功力,還是人物神情等方面都是美妙絕倫,體現了盛唐藝術豐腴飽滿、絢爛富麗的時代特征,堪稱金華境內石雕之佼佼者,能有如此刀法絕非等閒之輩,雕刻者何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