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與文化發展
日期:2016/12/14 11:16:4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虞青瓷文化再獲發展機遇。
就像中國電影界有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被並稱為中國電影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一樣,中國考古界也有三大獎,即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舉行每個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中國社會科學院頒發的“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獎,國家文物局設定的“田野考古獎”,前者是“觀眾獎”,後兩者是專家獎和政府獎。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始自1990年,至今25年,累計“新發現”250項。文物大省河南幾乎每年都有發掘項目榮膺“十大考古”,入選總數42項,居全國之首;浙江有16項,其中我們上虞1項,很是難得。
從專業的學術角度講,“田野考古獎”、“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這兩個獎項的含金量和認可度自然要遠遠大於“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然而,正是因為公眾的參與,才使考古走出象牙塔走向T型台,“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才顯山露水、名氣大彰,也才有了全國成百上千考古項目紛紛擠向“十大”這座獨木橋的文化景象。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品牌不僅僅是衡量考古價值的標尺,更是一種輿論宣傳。作為一項宣傳和普及活動,其已經眾所周知,深受喜愛。每年的評選結束後,媒體報道的內容和篇幅有增無減,而且很多考古項目公布於眾後,考古遺址或遺存因“十大”的名號而頓顯尊貴、得到保護,一些破壞較為嚴重的項目得以搶救性維修,面臨的破壞得到遏制,考古連線了考古學家、傳媒、公眾和管理部門,幽幽“古董”有了撩開神秘面紗與公眾近距離接觸的平台。
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來之不易的。在遵照相關法律的前提下,考古發掘必須履行相關手續,必須依照相關規程,必須保證科學質量;“新發現”的內容除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外,還要在中國考古學科發展上具有新的內容信息和新的認識。
毫無疑問,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及其發掘並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先人的饋贈與護佑,也是今人的努力和希望。
“人文上虞”需要文化支撐,“青瓷文化”是“人文上虞”的柱或梁。迄今發現散落在曹娥江兩岸的近400處青瓷窯址,見證了上虞源遠流長的青瓷文化和青瓷生產史,“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當下,作為青瓷之源的上虞,致力於把青瓷文化打造成為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城市名片,全面提升上虞越窯青瓷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已然成為“人文上虞”建設的工作重點。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提升上虞越窯青瓷影響力,需要重塑上虞“青瓷之源”形象。重塑上虞“青瓷之源”形象,需要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遺存的靓麗展示,需要青瓷文化創意園等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完美結合的產業形態,需要“上虞青”等飽含城市濃烈情調和鮮明地方特色、悄然表達主人情感和思想的城市禮品,也需要《早期越窯》、《瓷之魂:越瓷瑰寶》、《瓷之源:上虞越窯》、《上虞越窯青瓷》以及《越窯秘事》等更多研究和傳播上虞越窯青瓷的嘔心瀝血之作。
考古發現帶來文化發展。禁山早期越窯遺址獲評“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給上虞青瓷文化發展送來了機遇。機遇要抓住,要腳踏實地付諸行動!
(來源:東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