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甘肅禮縣清末劉氏古民居

甘肅禮縣清末劉氏古民居

日期:2016/12/14 21:38: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禮縣歷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遺址、碑刻、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甚多,為甘肅省文物大縣。說到古建築,坐落於西山腳下的城關鎮潘家街內北段的劉氏宅院是禮縣現存(晚清)四合院中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     劉氏宅院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1-1875)。當時所用建築材料,如木材、青石條等均采自四川各地。蜀道自古艱險,當時宅院建築用料只能靠人拉馬馱來運輸,宅院的建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劉氏宅院建築選料嚴格精細,施工堅實嚴謹,工期漫長,耗時數年方才竣工。不計成本的建築投入,使得劉氏宅院能在150多年以來數次地震、水災、兵荒馬亂等考驗中依然完好保存至今。     該院坐東朝西,東西長33米,南北距14米,占地0.7畝。劉宅均采用晚清建築風格,土木結構。包括大門,角門,倒廳(俗稱倒房),南北廂房,正屋等古建築21間。進入大門就是正南向的垂花角門,門寬1.8米,深1.3米,高3.5米。所謂垂花即角門檐柱垂吊在屋檐下,其下有一垂珠,四周嵌以木雕。向外角門鑲嵌於倒廳南牆之上,采用硬山結構式建築風格,青瓦瓦就,上飾以木刻雕花圖案。镂空圖案內容為“鹭鸶戲蓮”和“喜鵲鬧梅”,門基底座刻有日出海浪圖案,圖案形象栩栩如生,镂雕技藝娴熟精湛而寓意深遠;向內角門與倒廳走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結構不但使建築要件之間的銜接顯得天衣無縫,而且拓寬建築空間,避免了行人進入庭院時淋雨的可能。     倒廳,即倒房,硬山結構,寬9米。深6.6米,高7米,斗拱岀檐挑結構,為四柱三大開間。每一開間正面均由四扇雕花門和八扇镂空花窗組成,俗稱“四門八窗”。倒房建築,整體木構和雕花工藝相較正房而言,顯得簡約樸素,利落大方。院落西北角(倒廳走廊的北面盡頭有開門)坐落有祠堂小院,是每逢節慶和重大時日,各房家屬親眷,扶老攜幼祭祀先祖之聖地。     正房,也稱上房,是四合院中輩分最尊者的居所和會客廳。和倒廳一樣,正房也采用硬山結構,斗拱岀檐挑風格,前檐嵌有雕花圖案,花紋雕刻精致且寓意眾多。寬13米,深6.9米,高7.5米,同樣為四柱三大開間,八門八窗雕花風格。相較倒廳不同之處在於,上房左右附建有耳房各一間,通體五間,但無論建築規模還是裝飾雕花考究程度均遠遠超越了倒廳,體現了正房在建築群落中的主體建築特性,是儒家傳統文化中“尊卑有序”禮制在建築中的體現。     院內地面整體以鵝卵石鋪就,以貫中東西軸線為對稱,設為10道,主次分明,在東西軸線的南北兩面各建有五間廂房,六柱五開間,偏山(俗稱一坡水)結構,房前開以小的四門八窗,其建築裝飾追求簡約樸素風格,是身份最低者或傭人所住的處所。南北廂房的出檐同時也構成了兩條東西向長廊,以連接正房和倒房。在南北廂房的走廊外即東西軸線兩側布局有清新別致兩個花園,春去秋來,四合院生機盎然,是典型的儒家文人追求的理想宅地,一草一木無不彰顯四合院主人高深的儒家修養。     建築基礎部分由土石構成,包括地基,台基與石柱礎。台基用以抬高建築物基礎,以增強建築物莊嚴氣勢,並防范地面流水的滲入而造成建築物的塌陷。同樣宅院的梁柱結構間是夯土結構的厚牆,牆內立有木椽和柱子,以增強牆體的抗震性能。     劉宅建築柱頂之上的構架采用斗拱層,“斗”和“拱”是中國古建築中重要的建築結構要件,它集力學與美學為一體,斗拱結構和四門八窗是典型的晚清建築風格。斗拱從牆面上強有力的伸出,將屋頂的重量分散轉移到了柱子之上。橫梁將外檐柱與內柱連接起來,內柱上方的斗拱向屋內層層出挑,構成一個走廊和室內相結合的寬敞空間。     中國古代建築對於屋頂的形制及其裝飾都有許多等級化的規定。屋頂的形式、高度,脊飾的形象、尺寸、數目、顏色均須根據建築的等級而定,不得超越。從劉氏宅院的正房和倒房的房脊可看出,各自坐有五把鬃獸頭裝飾,此一裝飾規格體現了院內主人的階層等級和相應的社會地位。     該院落曾是劉氏後裔,清宣統乙酉科(1909)拔貢生劉寶鈞的私宅。“拔貢”,也稱為“拔貢生”,是十二年才選拔一次的貢生,由省內擇優保送至國子監學習,參加皇帝主持的殿試且合格,方始為拔貢生。劉寶鈞,曾參與地方縣志的編撰,是當時頗有聲望的文人,後被任命為知縣,在赴任途中不幸病逝。此後院落由劉寶鈞嫡孫劉定遠、劉定東居住。     長孫劉定遠(1926-1990),畢生致力於禮縣教育事業,學識淵博,桃李豐碩,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次孫劉定東(1930-2002),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飽讀詩書,尤精醫術,終生行醫治病,救病扶危,2000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中國特技名醫”稱號。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劉氏院落同樣經歷了數次政治風波,但慶幸的是至今為劉氏後裔完好地保管居住。     四合院作為中國民居特有的建築形式,以明清時期的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地處西北的劉氏宅院整體布局緊湊,雕刻精美,以木雕裝飾為主,配合以石雕,磚雕和獸面瓦當,既體現了北京四合院的規整精致,又蘊藏著西北民居特有的簡約硬朗的建築風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