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四川華蓥市慶華鎮華蓥五星橋

四川華蓥市慶華鎮華蓥五星橋

日期:2016/12/14 18:33:51      編輯:古代建築史

華蓥五星橋

    古老別致、充滿神韻的“五星橋”,坐落在華蓥市慶華鎮寶馬坎村與合川區雙槐鎮雙門村交界的地方。據《華蓥市志》、《合川縣志》記載,五星橋始建於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至今已有191年的歷史。它長60米,寬6米,高5米,橋面近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8平方米,保護范圍800平方米,。整座橋由5個石拱組成,每孔淨跨度達8.8米,橋墩寬3米,自河底至橋面均用方石砌成。橋面建有16間石木結構的房屋,每間房高4米,面積均在12平方米,面積400平方米。橋上是硬山式穿斗木結構廊房建築,17柱16開間,橋上過道寬3米,由碧瓦遮蓋。

    而今,“五星橋”的各項建築雖顯陳舊,但基本保存完整。從1965以後,廊橋的人行道從中間改在了右側,僅有2米寬;2011年前,橋上有5戶人家在橋上經營藥店、飯店和副食店等,每天在橋上往返或休閒的人們絡繹不絕。五星橋以橋中為界,橋南屬重慶市管轄,橋北屬四川省管轄,故又稱為“界橋”。二十世紀三十、四十年代,叱詫風雲的“雙搶老太婆”原型之一陳聯詩從重慶運槍支彈藥回華蓥山,大都經過此橋。五星橋下寬闊的河面,被火燒灘石堰堵住的水面,平靜得象一位體態輕盈的少女,甜甜地躺在橋下,任魚兒在河面歡跳,激起微微的浪花,在陽光照射下,閃出斑駁的光輝。朝霞或夕陽映照,河面波光粼粼,光彩奪目,透過石拱從五孔折射水光彩霞,好似五顆閃亮的星星,因此廊橋名曰“五星橋”。

    從遠處無論是站在河的上游或下游看五星橋,似城牆卻比城牆壯實,似山峰卻比山峰壯觀,高大、雄偉地屹立河上,橫跨南北,連接著四川省與重慶市。五星橋的別致,在於它的橋、房相重,房下有橋,橋上有房,橋房相聯,不僅可以行人,還可避雨、遮蔭、擋風。中國古代人建橋大多建橋不建房,如果有橋房連建的不在鄉鎮旁就在市鎮裡,而五星橋則處在山野之間。建於道光七年(1827年)的清華寺古廟至今保留在廊橋北頭,與五星橋相依為命,度過了近兩個世紀的光陰,當時的古建築群也僅僅只留下了這一橋一廟。

    該橋2007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2月被重慶市政府命名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前,廊橋上仍有人家居住,並經營著小百貨店或醫療診所。五星橋的特別之處在於:橋房相重,房下有橋,橋上有房,房中有道,橋房相聯,不僅可以行人,還可以讓行人避雨、遮陽、擋風,亦作集市貿易。年年歲歲,春去秋來,這橋成了兩地百姓溝通感情、交流物資的紐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