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張店區傅家鎮孫家社區,坐落著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築——九聖閣。據考證,九聖閣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近三百年歷史。
幾百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如今的九聖閣雖逐漸被周圍林立的高樓所包圍,但它像一位歷經滄桑而寵辱不驚的老者,在一片現代繁華中獨自守望歷史……

歷經數次損毀依然堅守供人們祈福納祥
歷經近300年滄桑巨變,九聖閣在與孫家社區互相守望的歲月裡悄然見證著歷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九聖閣又叫“九神團圓閣”,這其中不僅有乞求平安的寓意,還有渴求團圓之意。
據了解,九聖閣自建造後多次修繕,解放後佛像被毀,九聖閣以及當時尚存的三官殿都用作學校教室使用。“文革”期間,三官殿被拆除,九聖閣閣前山門、大殿也被拆除,僅剩九聖閣主體建築。而九聖閣的正門上方一米左右,原有一青石匾額,上有立體雕書“九聖閣”三個字,也在建國後“破四舊”期間損毀。
今年63歲的孫家社區居民孫寶奉對解放後九聖閣被當作學校教室使用那一段歷史的記憶就很深刻。7月21日,他告訴記者,1958年至1963年,他在九聖閣的教室裡讀完了小學。“那時候,九聖閣原有的大殿以及現在僅剩的主體建築都是學校的教室,當時整個學校共有二三百名學生,都是附近村裡的孩子。”孫寶奉回憶,他小時候,九聖閣門前原本有一棵老槐樹,因為年歲久遠,老槐樹裡面變成了空心的,村裡調皮的孩子經常在空心的樹洞裡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
在淄博市2009年公布的第一批古建築中,作為張店區文化遺存的九聖閣名列第一位。2012年3月1日,九聖閣一期修復工程啟動,7個月的時間裡恢復了九聖閣的原有風貌,實施了三官廟、財神殿、文昌殿、城隍殿的恢復重建;九聖閣的二期修復工作於2012年8月啟動,歷時一年。
如今,修繕後的九聖閣不僅是民間祈福納祥的場所,也是傳承道教文化的地方,依然承載著寄托人們美好願望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