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村落變遷的歷史過程(一)深埋地下的遠古村落

中國古村落變遷的歷史過程(一)深埋地下的遠古村落

日期:2016/12/16 19:24: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廣州從化市太平鎮錢崗古村落

中國有江南村鎮的小橋流水人家,有徽派民居式的粉牆黛瓦和牌樓戲台,還有桃花源式的村落,也有依山就勢的黃土高原的窯洞村落。 有些人認為古村落作為一種傳統聚落類型,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哲學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中國古村落是一種典型的文化生態型聚落,是中國鄉土文化活動的載體,對中國古村落的研究,可為現代的人居環境學和人居文化學提供豐富的范例。

第一節 深埋地下的遠古村落

一、 從西安半坡村落遺址說起

古村落是人類早期聚落的形態,早期形態是氏族村落,原始人類在走出自然洞穴並從事原始農業之後,人們在江河兩岸或者湖泊沼澤周圍以及其他開闊而安全的地點興建的聚居場所,不同的氏族聚居地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聚”。形成於距今為止五六千年的西安半坡村落,就是早期氏族聚落的典型例子。半坡聚落遺址位於西安城以東六公裡處的浐河二級階地上,既便於生活取水,又避免了洪水的侵襲;既便於下河捕撈,又便於上山采果和狩獵,而且聚落周圍采用水或壕溝與外圍隔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半坡聚落遺址面積約五萬平方米,呈南北略長、東西較窄的不規范的圓形。聚落本身由三個性質不同的區域組成,即居住區、氏族公墓區、陶窯區。




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寶鏡古村落,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西安半坡氏族原始村落形成於母系氏族時期,屬於仰韶文化。當時的聚落形態已較為完備。在其遺址中發現,居住房屋和大部分經濟性建築,如貯藏糧食等物的窖穴、飼養家畜的圈欄等設施,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構成一個占地約三千平方米的居住區,成為整個聚落的重心。在居住區的中心有一座供集體活動的大房子,門朝東面開,是氏族首領及老幼成員的住所,氏族部落的會議、宗教活動等估計也在此舉行。大房子及廣場,是整個聚落布局的中心。
廣場上分布著46座小房子,小房子均已中心的大房子為朝向,大房子成為整個居住區的幾何中心和心理中心。這是中國原始聚落規劃思想的重要表現。居住區周圍挖了一條長而深的防御溝(壕溝)。溝北面是氏族的公共墓地,考古發現,幾乎所有死者都是頭朝西、腳朝東。居住區壕溝的東面是燒制陶器的窯場,即氏族制陶區。居住區、公墓區、制陶區的明顯分離,表明半坡原始聚落已有了規劃布局的理念。
無獨有偶,離半坡遺址不遠的臨潼姜寨聚落,從其考古的結果來看,其總體布局與西安半坡聚落如出一轍,周圍是壕溝,中心是廣場,居住區集中於廣場上,溝外分布著氏族公墓和制陶區。足見仰韶時期關中地區原始聚落空間形態與布局有明顯的趨同性。





二、“東北第一村”及其趨同表現
在遼寧的營口、本溪、大連等地,分別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但多數處在自然山洞裡。大概到了新石器時代,東北先民才從自然洞穴中走出來,建造氏族村落和房屋。遼寧阜新蒙古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南約2.5公裡處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被認為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聚落遺址,距今約八千年,被譽為“東北第一村”。

村落遺址坐落在一個向陽山坡(即南坡)的低緩處,周圍地勢開闊。遺址南緣已被水溝毀蝕,現存面積1.5萬平方米。在已發掘的1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排列較為有序的房屋遺址有55座,還有一些灰坑和兩條水沖溝。
房屋遺址群的平面布局似東、西成行排列,每行約兩到三座房址,約有6行。房屋朝向基本一致,即朝南面、稍偏西。



石家莊市井陉縣呂家村

房址排列很密集,最近距離約0.8米,皆為半地穴式,直接辟鑿於花崗巖內。平面形式多為方形圓角,南北“進深”稍長於東西“面闊”,無門道。每座房址中分布著較多的柱洞,洞較粗深,且多為圓形、直壁、平底,顯然是房屋立柱的位置,分內外兩圈排列。日常生活所用的陶器、石器主要擺放在內、外兩圈柱網間的居住面上。灶址位居每座房址的正中,周圍很少有陶、石器物,大致是居室的主要活動空間。
阜新查海遺址中的房址沒有“門道”的做法,這種“門道”曾經在興隆窪遺址、新樂遺址中發現過。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 結論,至少在中國東北地區,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房屋時不設門道的,大約到了距今六七千年,房址中才發現了門道。沈陽市北郊新樂工廠家屬區發現的新樂聚落遺址,就發現了門道,它是遼寧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的典型代表。遺址分上、下兩房,經測定,上層距今六千八百年左右,下層距今七千三百年左右。
遺址下層共發現房址四五十座,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從考古發掘的結果來看,大型房址多位於遺址中部,中型房址分布在大型房址的外圈,小型房址發現最多,主要是圍繞在中型房址的周圍。房址結構為半地穴式圓角方形或長方形,以木柱支撐木構架屋頂,這方面的特征與阜新查海原始聚落特征基本一致。
從大、中、小不同形制的房址狀況及其相互依靠的關系來看,新樂聚落遺址是由若干個“小家庭”和“大家庭”構成的氏族聚落遺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