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樸靜真,茶之真趣
茶飲為靈魂之飲,“可以清心也”。憑窗而坐,一杯清茶在手,茶之香韻萦繞心間,便勝卻人間無數。
古人品茶有三得。一曰得趣。人們通過對茶葉色、香、味、形的鑒賞,品嘗出茶湯的芳香與韻味。親朋故舊聚首,泡壺好茶,含英咀華、細細啜飲,談古道今,別有一番“塵心洗盡興難盡”的雅趣,給人以一種不是神仙勝似神仙之感!
二曰得神。《神農食經》上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飲茶的妙處在於清虛和睦。它崇尚簡質恬淡,助人“洗胸中之積滯、致清和之精氣”,以“清醇恬靜、自然澹泊”的神韻,使人們從古樸雄渾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國飲精華。
三曰得味。古人飲茶,謂“新茶、甘泉、器皿干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二;風流儒雅、心性相同者為三。”茶要“新、香、純”,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環境要“清、樸、靜”,方能得其真味,領悟其“清高”之道。
文人雅集,山水怡樂
生活中的美,俯拾即是,世外桃源未必在人生之外。鳥唱蟲鳴、風吹雨打,都有不同音色、節奏曲式。天籁,只需從容聆聽。天光雲影、花草樹木,觸目所及都是招展蓬發的色彩線條,解讀這些言語姿態,只用生命直覺去看待,大自然發出的深情呼喚,就能盈盈入心懷。“好詩正如佳風月”,在中國古代雅集文化中,雅集的形式雖然在歷史長河裡幾經變化、千姿百態,由於鮮明的詩性特征和詩歌吟詠,有別於其他社會階層的文化形態。
如蘭亭雅集:溪流清湍,人在其中或曲水流觞,或賦詩題詞,或品茗撫琴,飲酒賦詩,清溪環繞,樓閣清幽,一派雅逸,人物在其間,暢懷人生。
西園雅集:“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玉山雅集:廣邀天下文友墨客,穿行在優雅大氣的園林之間,吟詩題句、唱曲觞酒、賞畫潑墨、品鑒古玩……
紅橋雅集:揚州諸名士集於紅橋,眾人“擊缽賦詩,游宴不息。“紅橋即席赓唱,興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時盛事,當使紅橋與蘭亭並傳耳”。
雅集文化是自然與人生的縮影,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喜愛及天人合一的懷想,是淌在文脈中的古典情懷。無論是品茶賦詩,撫琴清唱,墨畫春秋,都是雅集中的風雅之事,寄托了文人墨客淡泊清逸的閒適情懷,而今的我們,也可在中式空間裡,效仿古人閒情逸致,一享生活的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