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遼寧興城古城水門洞

遼寧興城古城水門洞

日期:2016/12/14 18:42:15      編輯:古代建築史

興城古城牆2002年修繕時,文物部門對水門洞的周邊進行了美化,出口附近修建了石雕護欄

興城古城牆2002年修繕時,文物部門對水門洞的周邊進行了美化,出口附近修建了石雕護欄

    平遙、荊州、南京等國內著名古城城牆都沒有水門洞,可興城古城卻修築了一處不大被人注意的水門洞。不但如此,興城古城還特意在“申遺”文本中專門用一節文字來對此進行描述。

    昨日,葫蘆島市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恺新向記者透露,興城古城水門洞是我國現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排水設施。水門洞在古建築用語上稱為“水門”,興城古城在歷史上曾有兩座水門,而規模較大的古代城牆往往有四座甚至更多的水門。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建城之初就有了排水設施即水門。興城古城當時稱為寧遠衛城,修築有內、外兩道城牆,內城和外城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內外城牆都修築有水門。

    “水門的用途主要是排洩城內積水。城中雨天積水隨著城內溝渠流到水門洞,再從水門洞排出城外。因此光有水門還不夠,古時在城內有多條溝渠輔助水門排水,遭遇大雨,水門就凸顯其獨特作用。”張恺新說。

    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是這不起眼的水門洞,卻成了城內國民黨守軍的“致命缺陷”。1948年9月遼沈戰役興城戰斗中,面對國民黨軍在城牆上居高臨下的射擊,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的攻城部隊遇到一定阻力。當年9月29日清晨,四縱一個班兵力繞到東南角水門洞出口處,將國民黨軍設置的石塊磚頭等障礙物清除,而後數十名解放軍從這個特殊通道沖入古城,插入了國民黨守軍心髒。

推薦閱讀:

桂林古民居:期待在保護開發中煥發新機

文物古跡保護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刻泥成畫 姑蘇城裡的老磚雕

湖南湘鄉市政府在保護元侯祠不作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