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傳統雅致生活——琴音淙淙,墨韻染情【上】

中國傳統雅致生活——琴音淙淙,墨韻染情【上】

日期:2016/12/14 22:02:3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雅集之雅,琴、茗、書、畫是典型的文雅之娛。二三同好,集於山水佳處,吟詩讀畫,品茗賞樂,如是風光霁月、怡悅情性,反映在生活美學上,便可匯總成琴音、茶器、書香、鑒畫等種種賞心樂事了。

角羽宮商,琴音淙淙
瑤琴淙淙,角羽宮商,流水詩情賦;風雅韻濃,太音希聲,飄渺思太古。七弦泠泠,獨坐幽篁,雲深不知處;纖指輕撥,廣陵絕響,萦迴山水途。諸葛空城,悠悠禅樂,退勁敵無數;伯牙撫絲,澹澹清音,知心向誰訴。珠玑胥引,青山銜月,玉澗急飛渡;唐宋朝歌,古韻塵風,日月同歸暮。


  《樂論》說“君子以鐘鼓道志向,以琴瑟樂心。”古琴以其清靜淡雅、古樸渾厚的品格,寄寓了多少文人雅士傲骨凌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因而居於琴、棋、書、畫之首。吹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幾乎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寫照。


  一代儒學宗師孔子酷愛彈琴,無論是在杏壇講學,還是受困於陳蔡,都不捨操弦撫琴;俞伯牙和鐘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更是成為千古佳話;有“魏晉風骨、竹林七賢”之稱的嵇康,曾給古琴以極高的評價,認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自己則是彈著《廣陵散》而慷慨就義,成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淡泊一生,著有《陋室銘》,他認為古琴“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可以讓人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

墨韻染情,書香盈懷
 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苗綠草可以養目,觀書繹理可以養心。古人讀詩書,吟詞賦,墨染宣紙,走筆大千,或閒適怡情,或長夜耕讀,都是對文化的一種追求,對修養的一種升華。無論是讀書、藏書、墨畫、藏畫,飛揚的哲思,濃郁的情調,說古道今,知人論世,開合自如,隨意發揮,皆是文雅之舉。


  憑窗覽卷,書香盈懷,墨韻染情,這一抹香與韻韻,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文人氣韻、和氣定神閒的雅士心境。行書墨染,要的是心境,是意趣。動情處,是一種人與景合,心與物遇的酣暢,思維的激越,心靈的契合,比遇故友良朋更令人欣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